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织纤维(纺织原材料)论文--动物纤维论文

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整理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序言第10-30页
    1.1 蛋白质纤维的种类及应用第10页
    1.2 蛋白质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共性和特殊性能第10-18页
        1.2.1 蛋白质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共性特征第10-15页
        1.2.2 蛋白质纤维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第15-18页
    1.3 蛋白质纤维在印染加工中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18-27页
        1.3.1 染色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1.3.2 整理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1.4 本课题预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意义第27-28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0-36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1.1 兔毛纤维及蚕丝织物第30页
        2.1.2 染料第30页
        2.1.3 化学药品第30页
        2.1.4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2.1 兔毛洗涤工艺第31页
        2.2.2 兔毛改性工艺第31页
        2.2.3 兔毛染色工艺第31页
        2.2.4 有机硅增深工艺第31-32页
        2.2.5 树脂增深工艺第32页
        2.2.6 乳液稳定性测试方法第32页
        2.2.7 蚕丝织物功能性整理第32页
        2.2.8 微波、汽蒸、焙烘聚合工艺条件第32-33页
    2.3 测试及评价方法第33-36页
        2.3.1 K/S 值和颜色特征值第33页
        2.3.2 蚕丝织物去污率的测定第33页
        2.3.3 蚕丝织物抗灰伤性第33页
        2.3.4 蚕丝织物的吸湿性和散湿性第33-34页
        2.3.5 拒水性和拒油性第34页
        2.3.6 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第34页
        2.3.7 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TA)第34页
        2.3.8 色牢度测试第34-35页
        2.3.9 蚕丝溶解性第35-36页
第三章 兔毛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及增深技术第36-65页
    3.1 硼砂固色对兔毛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第36-41页
        3.1.1 硼砂质量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1.2 低温渗透剂 ST 用量的影响第38-39页
        3.1.3 固色碱剂的影响第39-40页
        3.1.4 元明粉的影响第40-41页
    3.2 助剂对活性染料上染兔毛纤维的影响第41-43页
        3.2.1 载体对活性染料染兔毛纤维的影响第41-42页
        3.2.2 双子阳离子 M 对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第42-43页
    3.3 兔毛改性对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第43-46页
        3.3.1 探索性试验第43-44页
        3.3.2 苯甲醇改性的工艺优化及对兔毛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3.4 氨基有机硅增深技术研究第46-56页
        3.4.1 二次回归正交模型第46-53页
        3.4.2 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第53-54页
        3.4.3 防水剂 AKD 和有机氟树脂对增深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3.5 丙烯酸树脂增深技术研究第56-61页
    3.6 增深剂性能评价第61-63页
        3.6.1 增深剂对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第61页
        3.6.2 增深性能比较第61-62页
        3.6.3 颜色对增深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蚕丝织物的功能整理第65-97页
    4.1 基于微波聚合制备功能蚕丝织物的探索性研究第65-71页
        4.1.1 水溶性乙烯基单体对蚕丝织物抗紫外和拒水拒油的影响第65-68页
        4.1.2 纳米 TiO2和 ZnO 对蚕丝织物抗紫外和拒水拒油的影响第68-71页
    4.2 微波聚合制备蚕丝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技术研究第71-79页
        4.2.1 基于丙烯酸的微波聚合对蚕丝织物去污性的影响第71-73页
        4.2.2 基于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波聚合对蚕丝织物去污性的影响第73-78页
        4.2.3 优化工艺的适应性及性能第78-79页
    4.3 功能性整理对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79-95页
        4.3.1 蚕丝织物的吸湿及散湿性能第79-86页
        4.3.2 蚕丝纤维的红外光谱(FTIR)第86-89页
        4.3.3 蚕丝纤维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第89-90页
        4.3.4 不同改性处理对蚕丝纤维热性能(TG-DSC)的影响第90-92页
        4.3.5 色牢度第92-94页
        4.3.6 溶解性、耐碱性评价第94-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结论第97-99页
结语与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花丝多酚提取纯化及鉴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营养标签对我国消费者食品购买倾向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