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 | 第10-15页 |
1.3.1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主客体研究 | 第12页 |
1.3.3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第12-14页 |
1.3.4 国内外研究小结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目标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5-16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2.1.1 生态安全理论 | 第17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18页 |
2.2.2 环境资源资本论 | 第18-19页 |
2.3 法律理论 | 第19-21页 |
2.3.1 产权理论 | 第19页 |
2.3.2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构建 | 第21-31页 |
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 第21-23页 |
3.2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 第23-31页 |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3.2.2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补偿标准修正 | 第25-29页 |
3.2.3 生态服务价值分配 | 第29-31页 |
第4章 大丰市域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 | 第31-52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34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31页 |
4.1.2 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4.1.3 自然与生态概况 | 第32-33页 |
4.1.4 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33-34页 |
4.2 研究区域补偿必要性和主客体 | 第34-36页 |
4.2.1 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5页 |
4.2.2 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确定 | 第35-36页 |
4.3 大丰市域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 第36-44页 |
4.3.1 基于遥感的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获取 | 第36-39页 |
4.3.2 大丰市域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 | 第39-42页 |
4.3.3 生态服务价值调整 | 第42-44页 |
4.3.4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 | 第44页 |
4.4 大丰市域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 第44-52页 |
4.4.1 生态补偿资金分配 | 第44-46页 |
4.4.2 生态补偿途径建议 | 第46-48页 |
4.4.3 生态补偿管理保障 | 第48-49页 |
4.4.4 生态补偿政策建议 | 第49-50页 |
4.4.5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 第50-5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5.1 研究结论总结 | 第52页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