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南缘夹沟深源包体的相平衡模拟和P-T演化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工作量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4页 |
2.1 华北板块简介 | 第18-20页 |
2.2 华北板块东南缘 | 第20-24页 |
第三章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3.1 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 第24页 |
3.2 Perplex_6.7.0程序相平衡模拟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下地壳包体岩石的变质演化 | 第26-54页 |
4.1 岩相学和矿物化学 | 第27-44页 |
4.1.1 矿物组合和岩相学结构 | 第27-31页 |
4.1.2 矿物化学 | 第31-44页 |
4.2 变质阶段划分及温压条件估算 | 第44-54页 |
4.2.1 变质阶段划分 | 第44-45页 |
4.2.2 传统地质温压计温压估算 | 第45-48页 |
4.2.3 相平衡模拟 | 第48-54页 |
第五章 地幔包体的岩相学和P-T条件 | 第54-68页 |
5.1 地幔包体概述 | 第54-63页 |
5.1.1 样品描述 | 第54-61页 |
5.1.2 矿物化学 | 第61-63页 |
5.2 P-T平衡条件估算 | 第63-66页 |
5.3 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古元古代地壳演化与大地构造意义 | 第68-74页 |
6.1 峰期变质P-T条件和变质演化 | 第68-72页 |
6.2 超高温变质作用 | 第72-73页 |
6.3 大地构造意义和古元古代地壳演化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