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虞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二虞考辨 | 第12-21页 |
一、生平考 | 第12-15页 |
(一) 生卒年及名字考 | 第12-13页 |
(二) 古今籍贯考 | 第13-15页 |
1、会稽与越州实指一地 | 第13-14页 |
2、迁居雍州说 | 第14页 |
3、今属浙江慈溪 | 第14-15页 |
二、作品考 | 第15-21页 |
(一) 二虞重出作品考 | 第15-17页 |
1、《奉和幸江都应诏诗》二首 | 第15-16页 |
2、《乘兴》 | 第16页 |
3、《元德太子哀册文》 | 第16-17页 |
(二) 作品创作时间略考 | 第17-21页 |
1、虞世基 | 第17-18页 |
2、虞世南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诗歌研究 | 第21-40页 |
一、边塞诗 | 第21-26页 |
(一) 虞世基隋代官场唱和之作 | 第22-23页 |
(二) 虞世南渐开风气的唐音之始 | 第23-26页 |
1、立意高远,豪情洋溢 | 第23-24页 |
2、场面壮观,内容丰富 | 第24-25页 |
3、意象耸动,构思奇巧 | 第25-26页 |
二、咏物诗 | 第26-30页 |
(一) 虞世基由宴会赋诗到感怀身世 | 第27-28页 |
(二) 虞世南由单纯咏物到颇有兴寄 | 第28-30页 |
三、咏怀诗 | 第30-34页 |
(一) 虞世基即事咏怀 | 第30-32页 |
(二) 虞世南拟古抒怀 | 第32-34页 |
四、其它应制诗 | 第34-40页 |
(一) 虞世基“词清体润”,实乃“南金之贵” | 第34-36页 |
(二) 虞世南“意存砥柱”,拟浣“宫艳之旧” | 第36-40页 |
第三章 二虞境遇与人格的比较分析 | 第40-54页 |
一、门风变迁与宗族身份 | 第40-47页 |
(一) 尚武崇文到趋文乐博的转变 | 第40-42页 |
(二) 从政风格和行政能力的蜕化 | 第42-43页 |
(三) 宗族结构与身份责任 | 第43-45页 |
(四) 性格差异与艺术个性 | 第45-47页 |
二、政治际遇与作品风格 | 第47-50页 |
(一) 虞世基失势每多清咏,得势益见劲雅 | 第47-48页 |
(二) 虞世南赡博渐趋灵动,自然勃发兴寄 | 第48-50页 |
三、历史形象与作品流传 | 第50-54页 |
(一) 政治形象与作品接受 | 第51-52页 |
(二) 书法地位与作品流传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附录:虞世基、虞世南一族隋唐之际可考生平系年 | 第55-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