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胡锦涛群众观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第1章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第14-23页
    1.1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1.1.1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国内背景第14-16页
        1.1.2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国际背景第16页
    1.2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第16-23页
        1.2.1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科学借鉴第17-18页
        1.2.2 对西方人本主义的合理吸收第18页
        1.2.3 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第18-23页
第2章 胡锦涛群众观的基本内容第23-36页
    2.1 胡锦涛的为了群众思想第23-30页
        2.1.1 执政为了人民群众第23-28页
        2.1.2 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第28-30页
    2.2 胡锦涛的依靠群众思想第30-32页
        2.2.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第31页
        2.2.2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31-32页
        2.2.3 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第32页
    2.3 胡锦涛的惠泽群众思想第32-36页
        2.3.1 群众利益无小事第32-33页
        2.3.2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33-34页
        2.3.3 切实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第34-36页
第3章 胡锦涛群众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36-41页
    3.1 胡锦涛群众观的理论价值第36-38页
        3.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第36页
        3.1.2 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第36-38页
    3.2 胡锦涛群众观的实践价值第38-41页
        3.2.1 有利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威信第39页
        3.2.2 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39-40页
        3.2.3 有利于调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行为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下一篇:人际自立特质对消极情绪刺激反应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