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贷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表格目录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特点的研究第12-14页
        1.2.2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营运模式的分类研究第14页
        1.2.3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的研究第14-16页
    1.3 相关理论第16-21页
        1.3.1 信用体系理论第16-19页
        1.3.2 功能金融理论第19-21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第22-23页
        1.5.1 创新之处第22页
        1.5.2 研究不足第22-23页
第二章 P2P网络贷款的经典模式第23-33页
    2.1 国外P2P网络贷款的模式第23-28页
        2.1.1 复合中介型——Zopa第24-25页
        2.1.2 单纯中介型——Prosper第25-27页
        2.1.3 非盈利公益型——kiva第27-28页
    2.2 国内P2P网络贷款的模式第28-33页
        2.2.1 单纯中介型——拍拍贷第29-30页
        2.2.2 复合中介型——宜信第30-31页
        2.2.3 非盈利公益型——宜农贷第31-33页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贷款的发展概况第33-41页
    3.1 P2P网络贷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33-35页
        3.1.1 第一阶段2007年-2012年(以信用借款为主的初始发展期)第33-34页
        3.1.2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以地域借款为主的快速扩张期)第34页
        3.1.3 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以自融高息为主的风险爆发期)第34-35页
        3.1.4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以规范监管为主的政策调整期)第35页
    3.2 国内P2P网络贷款的基本情况第35-38页
        3.2.1 国内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数据第35-36页
        3.2.2 国内P2P网络贷款的服务模式第36-37页
        3.2.3 P2P网络贷款的两种资金流转方式第37页
        3.2.4 P2P网络贷款主要的盈利模式第37-38页
    3.3 国内P2P网络贷款的发展态势第38-41页
        3.3.1 平台数量和交易金额快速增长,已初具规模第38页
        3.3.2 平台模式逐步多样化,与线下业务相结合,扩宽理财渠道,增加盈利项目第38-39页
        3.3.3 平台质量参差不齐第39页
        3.3.4 P2P平台得到了PE、商业银行及政府的关注第39-41页
第四章 当前我国P2P网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1-46页
    4.1 风控问题第41页
    4.2 信息披露造假第41-42页
    4.3 非法行为第42页
    4.4 自律问题第42-43页
    4.5 客户违约的风险第43页
    4.6 网贷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外部监督第43页
    4.7 准备金问题第43-44页
    4.8 征信问题第44-45页
    4.9 网络贷款公司的业务监管存在多方协调的困难第45页
    4.10 网络安全风险问题第45-46页
第五章 国内P2P网络贷款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6-52页
    5.1 将P2P网络贷款平台及其业务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加强风控第46-47页
    5.2 加强信息披露第47页
    5.3 完善P2P网络贷款的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抑制非法行为的发生第47-48页
    5.4 完善P2P网络贷款平台的自律监管第48页
    5.5 加强对借款客户的跟踪调查,限制过高的贷款利率第48-49页
    5.6 严密监管网络贷款公司发起人的银行账户,防止出资人的资金被抽逃第49页
    5.7 建立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风险考核指标体系第49页
    5.8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第49-50页
    5.9 构建多机构协调的网络贷款监管体系第50页
    5.10 提高安全技术管理,增强P2P网络贷款的安全性第50-52页
第六章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市场借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