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采用微分电压分析法的锂离子电池组健康状况检测系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锂电池健康状态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内阻分析法第11-12页
        1.2.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法第12页
        1.2.3 微分分析法第12-13页
        1.2.4 曲线模型特征分析法第13页
        1.2.5 老化机理模型分析法第13-15页
        1.2.6 概率模型分析法第15页
        1.2.7 其他分析方法第15页
    1.3 本课题难点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6-18页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老化成因及老化特性分析第18-28页
    2.1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8-19页
    2.2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9-22页
        2.2.1 锂离子电池结构第20-22页
        2.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22页
    2.3 锂离子电池老化的成因分析第22-24页
    2.4 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及特性分析第24-27页
        2.4.1 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选取第24-26页
        2.4.2 锂离子电池老化特性分析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放电参数检测及SOH估算第28-42页
    3.1 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实验设计第28页
    3.2 锂离子电池自发热分析及其影响第28-31页
    3.3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荷电性能数据采集实验第31-38页
        3.3.1 数据采集装置主体结构第32-33页
        3.3.2 PWM恒流放电电子负载仪设计第33-35页
        3.3.3 数据采集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5-38页
    3.4 锂电池健康状态SOH检测方法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锂电池组健康状态检测系统设计第42-58页
    4.1 整体结构设计第42-43页
    4.2 主要芯片及其相关电路设计第43-51页
        4.2.1 STM32F103第43-44页
        4.2.2 MAX17830芯片第44-51页
            4.2.2.1 MAX17830芯片结构及其特性第44-47页
            4.2.2.2 MAX17830测量扫描流程第47-49页
            4.2.2.3 扫描测量时间的计算第49-50页
            4.2.2.4 MAX17830芯片检测电路第50-51页
    4.3 IIC总线第51-54页
        4.3.1 IIC总线结构第52-53页
        4.3.2 IIC通讯协议第53页
        4.3.3 MAX17830芯片的IIC通信命令第53-54页
    4.4 其他部分电路设计第54-56页
        4.4.1 霍尔电流检测电路第55页
        4.4.2 温度检测电路第55-56页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56-57页
        4.5.1 参数设置功能及设计第56-57页
        4.5.2 SOH检测功能及界面第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实验第58-64页
    5.1 系统功能测试第58-60页
    5.2 SOH检测实验及结果第60-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工作总结第64-65页
    6.2 论文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park的电站锅炉燃烧系统动态建模及优化
下一篇:直线电机双向比例驱动器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