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吴定地区延长组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及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第9-10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第二章 储层流体饱和度测试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11-23页
    2.1 岩石样品挥发实验第11-14页
    2.2 原油高压物性参数对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第14-15页
    2.3 流体样品挥发实验第15-17页
        2.3.1 原油含水量对挥发速度的影响第15-16页
        2.3.2 湿度对原油和水挥发速度的影响第16-17页
    2.4 模拟方式对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第17-18页
    2.5 系统误差对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第18-21页
        2.5.1 岩石浸水实验第18-19页
        2.5.2 承受管水量实验第19-21页
    2.6 胶结程度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第21-23页
第三章 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研究第23-39页
    3.1 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的必要性第23-24页
        3.1.1 研究区饱和度测定现状第23页
        3.1.2 高压压汞参数分析第23-24页
        3.1.3 不同采样过程分析第24页
    3.2 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第24-28页
        3.2.1 模型理论基础第24-25页
        3.2.2 校正模型研究第25-27页
        3.2.3 数据分类方法第27-28页
        3.2.4 校正模型的优点第28页
        3.2.5 校正模型适用范围第28页
    3.3 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第28-34页
        3.3.1 校正步骤第28-29页
        3.3.2 校正实例第29-34页
    3.4 模型校正结果的有效性验证第34-38页
        3.4.1 核磁共振三次测量原理第34页
        3.4.2 实验步骤第34-35页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储层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应用第39-54页
    4.1 出油下限的定义及确定方法第39页
    4.2 试油数据解释依据第39-40页
    4.3 出油下限的确定第40-48页
    4.4 饱和度校正模型应用第48-54页
        4.4.1 实际问题描述第48-49页
        4.4.2 流体饱和度校正及分析第49-53页
        4.4.3 试油结论与含油饱和度匹配程度第53-54页
第五章 储层含油饱和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第54-69页
    5.1 含油饱和度分布影响因素第54-62页
        5.1.1 物性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54-56页
        5.1.2 沉积微相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56-57页
        5.1.3 烃源岩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57-59页
        5.1.4 微构造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59-60页
        5.1.5 断层裂隙及微裂缝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60-61页
        5.1.6 运移方式对含油饱和度分布的影响第61-62页
    5.2 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第62-63页
        5.2.1 含油饱和度平面分布规律第62-63页
        5.2.2 含油饱和度纵向分布规律第63页
    5.3 优先建产区优选第63-67页
    5.4 小结第67-68页
    结论与认识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倾斜管内湿天然气积液特性研究
下一篇:顺北区块三叠系柯吐尔组井壁稳定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