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草莓的栽培模式 | 第10-14页 |
1.1.1 露地栽培 | 第11页 |
1.1.2 抑制栽培 | 第11-12页 |
1.1.3 促成栽培 | 第12-13页 |
1.1.4 半促成栽培 | 第13-14页 |
1.2 草莓的休眠 | 第14-16页 |
1.2.1 草莓的休眠习性 | 第14-15页 |
1.2.2 草莓休眠的阶段 | 第15页 |
1.2.3 影响草莓休眠的因素 | 第15-16页 |
1.2.4 抑制与打破草莓休眠的措施 | 第16页 |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22页 |
2.3.1 草莓物候期的观测 | 第18页 |
2.3.2 植株形态指标的调查及重量测定 | 第18-19页 |
2.3.3 叶片叶绿素测定 | 第19页 |
2.3.4 植株光合参数测定 | 第19页 |
2.3.5 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3.6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3.7 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3.8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3.9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3.10 果实硬度测定 | 第21-22页 |
2.3.11 果实平均单果重及产量测定 | 第22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24-29页 |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株高的影响 | 第24-26页 |
3.2.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叶片生长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鲜重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干重的影响 | 第29页 |
3.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1 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2 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9页 |
4.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 | 第36页 |
4.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4.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产量的影响 | 第38页 |
4.6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