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论文--草莓论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前言第10-18页
    1.1 草莓的栽培模式第10-14页
        1.1.1 露地栽培第11页
        1.1.2 抑制栽培第11-12页
        1.1.3 促成栽培第12-13页
        1.1.4 半促成栽培第13-14页
    1.2 草莓的休眠第14-16页
        1.2.1 草莓的休眠习性第14-15页
        1.2.2 草莓休眠的阶段第15页
        1.2.3 影响草莓休眠的因素第15-16页
        1.2.4 抑制与打破草莓休眠的措施第16页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2.1 试验材料第18页
    2.2 试验设计第18页
    2.3 试验方法第18-22页
        2.3.1 草莓物候期的观测第18页
        2.3.2 植株形态指标的调查及重量测定第18-19页
        2.3.3 叶片叶绿素测定第19页
        2.3.4 植株光合参数测定第19页
        2.3.5 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19-20页
        2.3.6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0页
        2.3.7 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第20-21页
        2.3.8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测定第21页
        2.3.9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第21页
        2.3.10 果实硬度测定第21-22页
        2.3.11 果实平均单果重及产量测定第22页
    2.4 数据分析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36页
    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第23-24页
    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第24-29页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株高的影响第24-26页
        3.2.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叶片生长的影响第26-28页
        3.2.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鲜重的影响第28-29页
        3.2.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干重的影响第29页
    3.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9-33页
        3.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31页
        3.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1-33页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第33-36页
        3.4.1 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第33-34页
        3.4.2 对草莓产量的影响第34-36页
4 讨论第36-39页
    4.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第36页
    4.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的影响第36页
    4.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6-37页
    4.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第37-38页
    4.5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产量的影响第38页
    4.6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经济效益的影响第38-39页
5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光温室气温预测及顶部通风调控贝叶斯模型
下一篇:薄皮甜瓜杂种纯度鉴定的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