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西方学界绿色发展思想 | 第13-14页 |
(二)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 第14-15页 |
(三)国内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 第15-17页 |
(四)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文献梳理法 | 第17页 |
(二)逻辑分析法 | 第17页 |
(三)系统分析法 | 第17-18页 |
(四)辩证分析法 | 第18页 |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8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五、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一)绿色生产 | 第19-20页 |
(二)绿色体制 | 第20-21页 |
(三)绿色科技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绿色体制促进绿色科技与绿色生产 | 第22-34页 |
一、绿色体制概述 | 第22-23页 |
(一)绿色体制概念 | 第22页 |
(二)绿色体制特征 | 第22-23页 |
二、绿色体制必然性分析 | 第23-25页 |
(一)绿色体制必要性分析 | 第23-24页 |
(二)建立绿色体制的经济意义 | 第24-25页 |
三、绿色体制与绿色科技的统一关系 | 第25-26页 |
(一)绿色科技推动绿色体制完善 | 第25-26页 |
(二)绿色体制促进绿色科技发展 | 第26页 |
四、绿色体制促进绿色科技进步 | 第26-31页 |
(一)政府与市场协同激发绿色科技活力 | 第26-27页 |
(二)创新绿色科技人才培养及引进制度 | 第27-29页 |
(三)产学研协同 | 第29-30页 |
(四)发展绿色科技市场 | 第30页 |
(五)加大绿色科研资金投入 | 第30-31页 |
五、绿色体制促进绿色生产发展 | 第31-34页 |
(一)完善绿色生产基础体制 | 第31-32页 |
(二)建立绿色生产规范体制 | 第32页 |
(三)健全绿色生产激励体制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生产发展 | 第34-43页 |
一、绿色科技概述 | 第34-35页 |
(一)绿色科技概念 | 第34-35页 |
(二)绿色科技特征 | 第35页 |
二、绿色科技必然性分析 | 第35-38页 |
(一)绿色科技必要性分析 | 第35-36页 |
(二)发展绿色科技的意义 | 第36-38页 |
三、绿色科技与绿色生产的统一关系 | 第38-39页 |
(一)绿色科技决定绿色生产水平 | 第38页 |
(二)绿色生产促进绿色科技水平提高 | 第38-39页 |
四、绿色科技促进绿色生产 | 第39-43页 |
(一)绿色科技提供污染防治技术 | 第39-40页 |
(二)绿色科技提供绿色生产工具和工艺与技术 | 第40-41页 |
(三)绿色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 第41页 |
(四)绿色科技提供绿色企业管理技术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 第43-51页 |
一、完善绿色生产条件 | 第43-44页 |
(一)增加绿色技术供给 | 第43页 |
(二)完善绿色财税制度 | 第43-44页 |
(三)建立绿色产业集群 | 第44页 |
二、建立绿色生产方式 | 第44-46页 |
(一)生产原料绿色 | 第44-45页 |
(二)生产清洁能源 | 第45页 |
(三)生产绿色产品 | 第45-46页 |
(四)产品包装绿色可回收 | 第46页 |
三、完善绿色产业结构 | 第46-48页 |
(一)加快发展绿色第一产业 | 第46-47页 |
(二)大力发展绿色第二产业 | 第47-48页 |
(三)加速发展绿色第三产业 | 第48页 |
四、加强绿色生产管理 | 第48-51页 |
(一)建立绿色生产标准体系 | 第48-49页 |
(二)建立绿色生产考核与监督制度 | 第49页 |
(三)建立绿色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 第49-50页 |
(四)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一、结论 | 第5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著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