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 第14-15页 |
四、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一、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一) 地方政府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门户网站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要方面 | 第18-20页 |
(一) 门户网站的设计 | 第18-19页 |
(二) 门户网站的内容 | 第19页 |
(三) 门户网站的运营维护 | 第19-20页 |
(四) 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 | 第20页 |
三、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一) 协商民主决策理论 | 第20-21页 |
(二)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1页 |
四、地方政府构建门户网站的现实意义 | 第21-24页 |
(一) 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 第21页 |
(二) 提高行政效率的迫切需要 | 第21-22页 |
(三) 保证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 第22页 |
(四) 确保权力的合理合法使用 | 第22-23页 |
(五) 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 | 第24-33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 | 第24-27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25-27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 栏目设置不合理,搜索功能薄弱 | 第27-28页 |
(二) 网站内容不实用,公众使用率低 | 第28-29页 |
(三) 网站安全系数低,开放度不够 | 第29页 |
(四) 责任部门线上协同办公效果差 | 第29-30页 |
三、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0-33页 |
(一)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网站建设专业素养 | 第30页 |
(二) 政民互动渠道不畅通,互动效果差 | 第30-31页 |
(三) 运维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和组织保障 | 第31页 |
(四) 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缺乏信息共享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经验及启示 | 第33-39页 |
一、发达国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概况 | 第33-37页 |
(一) 美国纽约市政府的门户网站 | 第33-34页 |
(二) 英国伦敦市政府门户网站 | 第34-35页 |
(三) 新加坡市政府门户网站 | 第35-37页 |
二、发达国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启示 | 第37-39页 |
(一) 发挥网络优势,注重内容建设 | 第37页 |
(二) 引入先进理念,突出服务人性化 | 第37页 |
(三) 丰富搜索模式,涉及领域全面 | 第37页 |
(四) 注重商务与电子政务紧密结合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优化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对策 | 第39-45页 |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凸显网站建设合力 | 第39-40页 |
(一) 加大技术支持,规范门户网站设计标准 | 第39页 |
(二) 划分用户人群,塑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第39-40页 |
二、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网站内容与功能建设 | 第40-41页 |
(一) 强化政民互动功能,保证公众参与度 | 第40-41页 |
(二) 创新服务方式,细分用户需求 | 第41页 |
三、完善门户网站运维管理机制 | 第41-43页 |
(一) 保障信息安全稳定,提升网站运维能力 | 第41-42页 |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 第42-43页 |
四、建立门户网站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43-45页 |
(一) 注重资源整合,提高门户网站影响力 | 第43页 |
(二) 梳理各部门业务职能,构建信息交流渠道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