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大气降雪中全细菌和抗性基因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前言第8页
    1.2 大气污染第8-9页
    1.3 空气中的微生物第9-10页
    1.4 抗生素抗性基因第10-11页
    1.5 分子生态网络第11页
    1.6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7 研究意义第12页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实验方法第14-22页
    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14-16页
    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第16-18页
    2.3 样品理化因子的测定第18-19页
    2.4 AQI指数及气候背景值查询第19-20页
    2.5 数据分析及绘图第20-22页
第三章 大气降雪中全细菌群落结构及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第22-32页
    3.1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第22-23页
    3.2 全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第23-24页
    3.3 全细菌绝对丰度第24页
    3.4 全细菌群落结构第24-27页
    3.5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第27-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大气降雪中致病菌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分析第32-39页
    4.1 致病菌的筛选第32-33页
    4.2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种类及多样性第33-34页
    4.3 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第34-36页
    4.4 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第36-37页
    4.5 抗性基因与可动遗传因子第37-38页
    4.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大气降雪中全细菌和抗性基因的影响因素第39-48页
    5.1 雪水理化指标第39-40页
    5.2 雪水样品中的理化因子对全细菌和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第40-42页
    5.3 雪水样品的环境因子对全细菌和抗性基因结构的影响第42-44页
    5.4 距离对全细菌和抗性基因结构的影响第44-46页
    5.5 理化因子对全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第46-47页
    5.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49页
    6.2 建议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基本信息第56页
    教育背景第56页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地区气溶胶物理辐射特性遥感观测综合分析
下一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及协同效应研究--以兰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