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专业审计论文

环境规划审计基本理论与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开展环境规划审计研究的必要性第11-14页
    1.2 文献述评第14-19页
        1.2.1 环境规划述评第14-15页
        1.2.2 环境规划审计述评第15-19页
    1.3 研究的问题及目的第19-20页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20-21页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1.4.2 研究框架第21页
    1.5 论文的创新与意义第21-23页
        1.5.1 本文的创新第21-22页
        1.5.2 本文的意义第22-23页
2 环境规划审计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24-25页
    2.3 环境经济学理论第25-26页
3 环境规划审计基本理论的探讨第26-41页
    3.1 环境规划审计的定义第26-28页
        3.1.1 对环境规划的认识第26页
        3.1.2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第26-27页
        3.1.3 环境规划审计的定义第27-28页
    3.2 本文中环境规划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研究的选择依据第28-29页
    3.3 环境规划审计的动因第29-30页
        3.3.1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产生第29-30页
        3.3.2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运行机制第30页
        3.3.3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核心第30页
    3.4 环境规划审计的本质第30-32页
        3.4.1 确定本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第31-32页
        3.4.2 环境规划审计本质的确定—控制活动第32页
    3.5 环境规划审计的主体第32-34页
        3.5.1 确定主体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第33页
        3.5.2 环境规划审计主体的确定—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第33-34页
    3.6 环境规划审计的内容第34-39页
    3.7 环境规划审计的原则第39-41页
4 环境规划审计的实现路径第41-51页
    4.1 环境规划审计程序第41-43页
        4.1.1 接受委托是环境规划审计产生的前提第41-42页
        4.1.2 确定审计目标是环境规划审计的重要环节第42页
        4.1.3 审计人员的配置是环境规划审计的关键所在第42页
        4.1.4 审查公众参与程度是环境规划审计的特殊之处第42-43页
        4.1.5 后续审计是环境规划审计的重要保障第43页
    4.2 环境规划审计的技术方法第43-47页
        4.2.1 环境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第43-44页
        4.2.2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对环境规划审计适用性的分析第44-45页
        4.2.3 环境规划审计方法的特殊性第45-47页
    4.3 环境规划审计报告第47-51页
        4.3.1 环境规划审计报告的特殊性第48页
        4.3.2 注意对审计建议书的利用第48-49页
        4.3.3 环境规划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的举例第49-51页
5 我国开展环境规划审计的条件、难点和具体策略第51-56页
    5.1 我国开展环境规划审计的条件第51-52页
    5.2 我国开展环境规划审计的难点第52-53页
    5.3 我国开展环境规划审计的具体策略第53-56页
6 结束语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局限性第57页
    6.3 后续研究的建议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阳地区回族成人体成分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