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户外真人秀与明星 | 第14-30页 |
第一节 户外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 | 第14-21页 |
一、萌芽阶段(2000年前后) | 第14-15页 |
二、沉寂阶段(2003年-2010年) | 第15-16页 |
三、缓慢前进阶段(2010年-2012年) | 第16-17页 |
四、复兴、转型和爆发阶段(2013年-2016年) | 第17-20页 |
五、总结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明星与综艺节目结合史 | 第21-30页 |
一、不愠不火阶段(1990年-2003年) | 第21-22页 |
二、平民崛起阶段(2004年-2006年) | 第22页 |
三、明星复兴阶段(2007年-2010年) | 第22-23页 |
四、逐渐升温阶段(2011年-2013年) | 第23-25页 |
五、爆发阶段(2014年-2016年) | 第25-26页 |
六、总结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形象的生产 | 第30-54页 |
第一节 摄制组-有关明星形象的前后期操作 | 第31-51页 |
一、前期—发现明星另类形象 | 第31-43页 |
(一) 真实、多样化、全方位记录 | 第31-33页 |
(二) 常态情境和陌生化情境 | 第33-38页 |
(三) “剧情与人物”设定 | 第38-41页 |
(四) 隐藏摄影机 | 第41-43页 |
二、后期—明星形象重塑 | 第43-51页 |
(一) 形象标签 | 第43-46页 |
(二) 剪辑之后的形象 | 第46-49页 |
(三) “失范的周冬雨”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明星—形象曝光新渠道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形象的接受 | 第54-63页 |
第一节 新媒体下的明星形象转变 | 第54-60页 |
第二节 影视剧与户外真人秀的形象呈现差异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形象霸权 | 第63-74页 |
第一节 私下形象公开化 | 第64-66页 |
第二节 祛魅的影像:明星形象的附魅、祛魅与复魅 | 第66-70页 |
第三节 虚假的平民形象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