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理论探讨 | 第9-17页 |
1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 第9-10页 |
·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页 |
2 痰瘀交结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探讨 | 第10-11页 |
·痰的形成 | 第10-11页 |
·瘀的形成 | 第11页 |
·痰瘀交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机 | 第11页 |
3 脑泰通颗粒的组成、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11-13页 |
·脑泰通颗粒的组成及方义 | 第11-12页 |
·脑泰通颗粒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12-13页 |
4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 第13-17页 |
·病因及危险因素 | 第13-14页 |
·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诊断及治疗现状 | 第15-17页 |
实验研究 | 第17-30页 |
1 实验目的 | 第1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7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17-1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动物分组 | 第18页 |
·脂肪乳剂配方 | 第18页 |
·造模 | 第18-19页 |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 第19页 |
·治疗 | 第19页 |
4 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 | 第19-21页 |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第19页 |
·Longa 检查法评分 | 第19-20页 |
·实验标本的制取 | 第20页 |
·采用免疫组化 SABC 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 Slit2 及 VEGF 的表达 | 第20-21页 |
·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的观察 | 第2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1页 |
5 实验结果 | 第21-24页 |
·大鼠一般状况的改变 | 第21页 |
·神经症状学评分 | 第21页 |
·Slit2 免疫组化结果 | 第21-22页 |
·VEGF 免疫组化结果 | 第22页 |
·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22-24页 |
6 讨论 | 第24-30页 |
·关于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 第24-25页 |
·实验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25-26页 |
·指标的选取及意义 | 第26-27页 |
·脑泰通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影响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附录 | 第35-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