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1 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进程 | 第18-19页 |
1.1.2 CSM-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第19-21页 |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1-25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2页 |
1.3.1 车间调度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1.3.2 再制造系统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体系结构 | 第35-49页 |
2.1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运行环境 | 第35-38页 |
2.1.1 再制造系统的系统组成 | 第35-36页 |
2.1.2 再制造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36-37页 |
2.1.3 再制造系统的实施模式 | 第37-38页 |
2.2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关键技术 | 第38-45页 |
2.2.1 再制造系统的可再制造性评价 | 第39页 |
2.2.2 再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研究 | 第39-42页 |
2.2.3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方法 | 第42-43页 |
2.2.4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性能评价 | 第43-45页 |
2.3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体系结构 | 第45-48页 |
2.3.1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总体框架 | 第45-47页 |
2.3.2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的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独立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第49-68页 |
3.1 再制造生产线调度不确定性的模糊处理及其存储策略 | 第49-52页 |
3.1.1 再制造生产线调度修复时间不确定的模糊处理 | 第49-50页 |
3.1.2 再制造生产线调度的存储策略 | 第50-52页 |
3.2 再制造生产线调度模型及模糊操作 | 第52-56页 |
3.2.1 调度问题描述 | 第52-53页 |
3.2.2 模糊调度模型建立 | 第53-55页 |
3.2.3 调度模型的去模糊化操作 | 第55-56页 |
3.3 基于精英交叉和小生境域密度选择策略的遗传算法 | 第56-60页 |
3.3.1 OGA 算法 | 第56-57页 |
3.3.2 精英交叉策略 | 第57-58页 |
3.3.3 基于共享函数的小生境域密度选择策略 | 第58-60页 |
3.4 实例仿真研究 | 第60-67页 |
3.4.1 废旧发动机缸体再制造的工艺流程 | 第60-62页 |
3.4.2 废旧发动机缸体再制造工艺分析及车间调度 | 第62-64页 |
3.4.3 调度最优解的鲁棒性分析研究 | 第64-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第68-84页 |
4.1 随机期望值模型理论 | 第69-70页 |
4.1.1 随机期望值模型 | 第69-70页 |
4.1.2 随机模拟 | 第70页 |
4.2 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调度模型及其算法 | 第70-79页 |
4.2.1 调度问题描述 | 第70-71页 |
4.2.2 调度模型 | 第71-73页 |
4.2.3 混合智能算法 | 第73-76页 |
4.2.4 EDD-LPT 启发式算法 | 第76-79页 |
4.3 实例仿真研究 | 第79-83页 |
4.3.1 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调度实例描述 | 第79-81页 |
4.3.2 调度结果 | 第81-82页 |
4.3.3 HIA 算法和 EDD-LPT 启发式算法调度结果比较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再制造系统集成调度问题研究 | 第84-113页 |
5.1 可再制造性评价、工艺规划与再制造修复的集成策略 | 第84-87页 |
5.2 废旧零部件的可再制造性评价 | 第87-92页 |
5.2.1 废旧零部件可再制造性评价流程 | 第87-88页 |
5.2.2 废旧零部件可再制造性评价模型 | 第88-92页 |
5.3 可再制造性评价、工艺规划与再制造修复的集成调度 | 第92-97页 |
5.3.1 再制造系统 IOARPPR 调度问题描述 | 第92页 |
5.3.2 再制造系统 IOARPPR 调度主模型 | 第92-93页 |
5.3.3 再制造系统 IOARPPR 调度子模型 | 第93-94页 |
5.3.4 再制造系统 IOARPPR 调度算法 | 第94-97页 |
5.4 可再制造性评价、工艺规划与再制造修复集成的实例研究 | 第97-102页 |
5.4.1 可再制造性评价 | 第97-99页 |
5.4.2 再制造系统 IOARPPR 调度结果 | 第99-102页 |
5.5 再制造系统拆卸与装配的集成优化研究 | 第102-112页 |
5.5.1 再制造系统 IODA 集成调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2-103页 |
5.5.2 再制造系统 IODA 调度模型 | 第103-106页 |
5.5.3 再制造系统 IODA 调度算法 | 第106-109页 |
5.5.4 再制造系统 IODA 调度实例研究 | 第109-11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113-126页 |
6.1 再制造系统的信息集成框架模型 | 第113-115页 |
6.2 再制造车间调度系统设计 | 第115-121页 |
6.2.1 再制造车间调度系统运行环境 | 第115-116页 |
6.2.2 Delphi 与 Matlab 的集成 | 第116-118页 |
6.2.3 再制造车间调度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118-119页 |
6.2.4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软件的使用方法 | 第119-121页 |
6.3 再制造系统车间调度原型系统 | 第121-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126-127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