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解题 | 第18-19页 |
1.2 主要研究资料 | 第19-26页 |
1.2.1 文献记载 | 第19-23页 |
1.2.1.1 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 | 第19-22页 |
1.2.1.2 《翰苑》、《职贡图》与《高丽记》 | 第22页 |
1.2.1.3 《通典》、《通志》、《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 | 第22-23页 |
1.2.1.4 《三国史记》 | 第23页 |
1.2.2 壁画图像 | 第23-25页 |
1.2.3 出土实物 | 第25-2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1.3.1 中国学者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2 朝韩日学者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31-3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2-3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第2章 妆饰 | 第34-60页 |
2.1 发式 | 第34-50页 |
2.1.1 披发 | 第34-35页 |
2.1.2 断发与辫发 | 第35-36页 |
2.1.3 髡发 | 第36-39页 |
2.1.4 顶髻 | 第39页 |
2.1.5 垂髻 | 第39-41页 |
2.1.6 撷子髻 | 第41-42页 |
2.1.7 鬟髻 | 第42-43页 |
2.1.8 盘髻 | 第43-44页 |
2.1.9 双髻 | 第44-45页 |
2.1.10 云髻 | 第45页 |
2.1.11 花钗大髻 | 第45-46页 |
2.1.12 不聊生髻 | 第46页 |
2.1.13 鬋鬓 | 第46-48页 |
2.1.14 垂髾 | 第48-50页 |
2.2 发饰 | 第50-55页 |
2.2.1 壁画所绘发饰 | 第50-53页 |
2.2.1.1 步摇 | 第50-51页 |
2.2.1.2 簪钗 | 第51-52页 |
2.2.1.3 巾帼与发带 | 第52-53页 |
2.2.2 遗迹出土发饰 | 第53-55页 |
2.2.2.1 簪 | 第53-54页 |
2.2.2.2 钗 | 第54-55页 |
2.3 面妆 | 第55-60页 |
2.3.1 花钿 | 第56页 |
2.3.2 斜红 | 第56页 |
2.3.3 面靥 | 第56-57页 |
2.3.4 白妆与红妆 | 第57-58页 |
2.3.5 额黄 | 第58-60页 |
第3章 首服 | 第60-94页 |
3.1 正史《高句丽传》所载冠帽 | 第60-70页 |
3.1.1 帻、骨苏与罗冠 | 第60-65页 |
3.1.1.1 名称考辨 | 第60-63页 |
3.1.1.2 形制推断 | 第63-65页 |
3.1.2 折风、皮冠与弁 | 第65-70页 |
3.1.2.1 名称考辨 | 第65-67页 |
3.1.2.2 形制推断 | 第67-70页 |
3.2 壁画所绘冠帽 | 第70-87页 |
3.2.1 冕 | 第70-71页 |
3.2.2 进贤冠 | 第71-77页 |
3.2.2.1 进贤冠的形制特点 | 第71-73页 |
3.2.2.2 戴进贤冠人物身份考证 | 第73-77页 |
3.2.3 笼冠 | 第77-79页 |
3.2.4 平巾帻 | 第79-81页 |
3.2.5 帽子 | 第81-85页 |
3.2.5.1 风帽 | 第81-82页 |
3.2.5.2 圆顶翘脚帽 | 第82-83页 |
3.2.5.3 尖顶帽 | 第83-85页 |
3.2.5.4 平顶帽 | 第85页 |
3.2.5.5 檐帽 | 第85页 |
3.2.6 头巾 | 第85-86页 |
3.2.7 莲花冠与王冠 | 第86页 |
3.2.8 兜鍪 | 第86-87页 |
3.3 遗迹出土鎏金冠 | 第87-89页 |
3.4 冠帽饰物 | 第89-94页 |
3.4.1 文献所载冠帽饰物 | 第89页 |
3.4.2 壁画所绘冠帽饰物 | 第89-90页 |
3.4.3 遗迹出土冠帽饰物残片 | 第90-94页 |
第4章 身衣 | 第94-120页 |
4.1 襦 | 第94-108页 |
4.1.1 领 | 第95-98页 |
4.1.2 衽(大襟) | 第98-100页 |
4.1.3 袖 | 第100-103页 |
4.1.4 腰饰 | 第103-104页 |
4.1.5 颜色与花纹 | 第104-106页 |
4.1.6 襈 | 第106-108页 |
4.2 裤子 | 第108-111页 |
4.2.1 肥筩裤 | 第108-110页 |
4.2.2 瘦腿裤 | 第110-111页 |
4.2.3 犊鼻褌 | 第111页 |
4.3 袍 | 第111-115页 |
4.4 裙 | 第115-117页 |
4.5 身衣上的其他装饰 | 第117-120页 |
4.5.1 披肩 | 第117页 |
4.5.2 帔帛 | 第117-118页 |
4.5.3 韝 | 第118页 |
4.5.4 绶 | 第118页 |
2.5.5 蔽膝与芾 | 第118-119页 |
4.5.6 行滕 | 第119-120页 |
第5章 足衣 | 第120-132页 |
5.1 文献所载足衣 | 第120-121页 |
5.2 壁画所绘足衣及出土实物 | 第121-132页 |
5.2.1 矮靿鞋 | 第121-122页 |
5.2.2 中靿鞋 | 第122-123页 |
5.2.3 高靿鞋 | 第123-124页 |
5.2.4 钉鞋 | 第124-130页 |
5.2.5 圆头履与笏头履 | 第130-132页 |
第6章 其他出土饰物 | 第132-160页 |
6.1 耳饰 | 第132-137页 |
6.1.1 耳环 | 第132-133页 |
6.1.2 耳坠 | 第133-137页 |
6.2 手饰 | 第137-140页 |
6.2.1 指环 | 第137-139页 |
6.2.2 镯子 | 第139-140页 |
6.3 带具 | 第140-160页 |
6.3.1 带扣 | 第141-148页 |
6.3.2 带銙 | 第148-154页 |
6.3.3 (钅宅)尾 | 第154-157页 |
6.3.4 其他类型 | 第157-158页 |
6.3.4.1 带箍 | 第157页 |
6.3.4.2 带环 | 第157页 |
6.3.4.3 带首片 | 第157-158页 |
6.3.5 使用者与使用方法 | 第158-160页 |
第7章 服饰的社会性 | 第160-184页 |
7.1 服饰组合分型 | 第160-163页 |
7.2 服饰的民族性 | 第163-167页 |
7.3 服饰的地域性 | 第167-168页 |
7.4 服饰的等级性 | 第168-178页 |
7.4.1 文献有关高句丽服饰等级性的记载 | 第169-170页 |
7.4.2 壁画中展现的等级性 | 第170-178页 |
7.4.2.1 第一等级服饰 | 第170-173页 |
7.4.2.2 第二等级服饰 | 第173-175页 |
7.4.2.3 第三等级服饰 | 第175-178页 |
7.5 服饰的礼仪性 | 第178-184页 |
第8章 服饰的时空变迁 | 第184-208页 |
8.1 高句丽壁画墓分期与编年研究成果回顾 | 第184-190页 |
8.2 服饰的分区与分期 | 第190-193页 |
8.2.1 集安地区服饰分期 | 第190-191页 |
8.2.2 平壤地区服饰分期 | 第191-193页 |
8.3 各期服饰文化因素分析 | 第193-208页 |
8.3.1 集安地区服饰文化因素分析 | 第193-199页 |
8.3.1.1 各型服饰搭配的形制演变 | 第193-195页 |
8.3.1.2 各型服饰文化因素解读 | 第195-199页 |
8.3.2. 平壤地区服饰文化因素分析 | 第199-208页 |
8.3.2.1 各型服饰搭配的形制演变 | 第199-200页 |
8.3.2.2 各期服饰文化因素解读 | 第200-208页 |
第9章 服饰的对比与交流 | 第208-244页 |
9.1 高句丽服饰 1 与汉服 | 第208-215页 |
9.1.1 汉服及汉式工艺在高句丽的流布 | 第209-213页 |
9.1.2 高句丽民族传统服饰中的汉服因素 | 第213-215页 |
9.2 高句丽服饰与鲜卑服饰 | 第215-222页 |
9.2.1 文献记载及壁画图像资料分析 | 第216-218页 |
9.2.2 出土遗物分析 | 第218-222页 |
9.3 高句丽服饰与夫余、沃沮、秽貊服饰 | 第222-226页 |
9.3.1 高句丽服饰与夫余服饰 | 第222-223页 |
9.3.2 高句丽服饰与沃沮服饰 | 第223-225页 |
9.3.3 高句丽服饰与秽貊服饰 | 第225-226页 |
9.4 高句丽服饰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服饰 | 第226-233页 |
9.4.1 文献记载分析 | 第227-229页 |
9.4.2 出土遗物分析 | 第229-233页 |
9.5 高句丽服饰与百济、新罗服饰 | 第233-244页 |
9.5.1 文献记载及雕塑绘画资料分析 | 第233-237页 |
9.5.2 出土遗物分析 | 第237-244页 |
第10章 结语 | 第24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246-268页 |
附图 | 第268-368页 |
附表 | 第368-49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7-499页 |
后记 | 第4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