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补贴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农业保险补贴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福利经济学 | 第18-19页 |
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1页 |
2.4 博弈论 | 第21-22页 |
3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29页 |
3.1 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 | 第22-24页 |
3.1.1 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 | 第22-23页 |
3.1.2 取得方式上的非竞争性 | 第23页 |
3.1.3 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 第23页 |
3.1.4 经营上的规模性 | 第23-24页 |
3.2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 | 第24-25页 |
3.3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的分析 | 第25-27页 |
3.3.1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 第26页 |
3.3.2 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 | 第26-27页 |
3.4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 第27-29页 |
4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8页 |
4.1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发展的现状 | 第29-31页 |
4.1.1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 | 第29页 |
4.1.2 试点与承保范围逐年扩大 | 第29-30页 |
4.1.3 中央与地方补贴连年递增 | 第30-31页 |
4.1.4 保费收入攀升,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 第31页 |
4.2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4.2.1 补贴立法不健全 | 第31-32页 |
4.2.2 补贴管理机构缺位 | 第32-33页 |
4.2.3 补贴范围狭窄 | 第33-34页 |
4.2.4 补贴方式单一 | 第34页 |
4.2.5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 第34-35页 |
4.2.6 补贴效率较差 | 第35-37页 |
4.2.7 补贴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7-38页 |
5 国内外农业保险补贴模式比较和经验借鉴 | 第38-48页 |
5.1 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保险补贴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5.1.1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38-40页 |
5.1.2 日本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40-42页 |
5.1.3 西班牙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42页 |
5.1.4 国外农业保险补贴模式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5.2 国内部分试点农业保险补贴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43-48页 |
5.2.1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43-44页 |
5.2.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44-45页 |
5.2.3 江苏省农业保险补贴模式 | 第45-46页 |
5.2.4 国内农业保险补贴模式经验借鉴 | 第46-48页 |
6 构建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框架的思路 | 第48-56页 |
6.1 加快立法,使农业保险补贴有法可依 | 第48-49页 |
6.2 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补贴管理机构 | 第49页 |
6.3 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 第49-50页 |
6.4 探索多种补贴方式,完善补贴机制 | 第50-52页 |
6.4.1 保费补贴 | 第50页 |
6.4.2 经营管理费补贴 | 第50页 |
6.4.3 税收优惠 | 第50-51页 |
6.4.4 再保险补贴 | 第51-52页 |
6.5 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补贴效率 | 第52页 |
6.6 多种方式防范道德风险 | 第52-53页 |
6.6.1 加强保前实地考察 | 第52页 |
6.6.2 设计多样性的保险合同 | 第52-53页 |
6.6.3 设计无赔款优待条款 | 第53页 |
6.7 采取其他配套措施提高参与率 | 第53-54页 |
6.7.1 对农业保险实行适度强制投保提高参保率 | 第53页 |
6.7.2 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农业保险参与率 | 第53-54页 |
6.8 建立农业保险补贴监督管理体系 | 第54页 |
6.9 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