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装备制造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 第19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 第19-20页 |
2.1.3 合作技术创新的内涵 | 第20页 |
2.2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动因 | 第20-22页 |
2.3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过程 | 第22-24页 |
2.3.1 合作伙伴选择 | 第22-23页 |
2.3.2 合作模式选择 | 第23页 |
2.3.3 合作利益分配 | 第23-24页 |
2.4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4.2 实证检验——以辽宁省为例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模型构建 | 第29-43页 |
3.1 合作伙伴选择的博弈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29-33页 |
3.1.1 合作伙伴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29-30页 |
3.1.2 合作伙伴相互选择的博弈模型 | 第30-33页 |
3.2 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33-37页 |
3.2.1 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模型 | 第34-37页 |
3.3 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37-42页 |
3.3.1 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 第37-39页 |
3.3.2 基于 Nash 模型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型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 第43-47页 |
4.1 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4.1.1 动力机制 | 第43页 |
4.1.2 信任机制 | 第43-44页 |
4.1.3 沟通协调机制 | 第44页 |
4.1.4 利益分配机制 | 第44-45页 |
4.2 保障机制 | 第45-46页 |
4.2.1 政策保障 | 第45页 |
4.2.2 企业保障 | 第45页 |
4.2.3 市场保障 | 第45-46页 |
4.2.4 服务保障 | 第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47-53页 |
5.1 合作背景 | 第47-48页 |
5.2 中航工业哈飞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研究 | 第48-50页 |
5.3 中航工业哈飞合作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 第50-52页 |
5.3.1 选择适当的合作技术创新模式 | 第50-51页 |
5.3.2 控制和化解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 | 第51页 |
5.3.3 加强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管理 | 第51页 |
5.3.4 正确发挥政府在合作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