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石油烃降解菌群的分离鉴定及菌株间依存机制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1 海洋污染概况第15-16页
        1.1.1 海洋污染的类型和来源第15-16页
        1.1.2 我国海洋污染现状第16页
    1.2 海洋石油烃类污染第16-21页
        1.2.1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危害第16-17页
        1.2.2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第17-18页
        1.2.3 石油烃类生物降解过程第18-19页
            (1) 烷烃的生物降解第18-19页
            (2) 芳香烃的生物降解第19页
        1.2.4 影响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因素第19-21页
            (1) 营养物质第20页
            (2) 电子受体及氧化还原电位第20页
            (3) 温度第20-21页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第21-25页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简介第21-23页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21页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理学功能第21-22页
            (3)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第22-23页
        1.3.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提纯第23-24页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第23页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纯化第23-24页
        1.3.3 表面活性剂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第24页
        1.3.4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第24-25页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目前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24-25页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未来发展趋势第25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5-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26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43页
    2.1 菌株与菌种来源第27页
    2.2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第27页
        2.2.1 培养基第27页
        2.2.2 主要试剂第27页
    2.3 仪器与装置第27-28页
        2.3.1 仪器第27-28页
        2.3.2 生物滴滤池装置第28页
    2.4 实验操作方法第28-33页
        2.4.1 石油烃降解菌群在生物滴滤池上挂膜及对柴油的降解第28-29页
        2.4.2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第29页
        2.4.3 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29页
        2.4.4 菌株16S rDNA序列的测定第29-31页
            (1) 菌株基因组DNA提取第29-30页
            (2) PCR扩增菌株16S rDNA第30-31页
        2.4.5 菌株系统发育树地位的确定第31页
        2.4.6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X_2b对柴油降解率的环境影响因素第31页
        2.4.7 发酵条件对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_1A-2菌体生长及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31-32页
        2.4.8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第32页
        2.4.9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粗提和定量第32页
        2.4.10 X_2b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第32页
        2.4.11 X_2b代谢产物的提取及衍生化第32-33页
            (1) 代谢产物的提取第32-33页
            (2) 代谢产物的衍生化操作第33页
    2.5 分析测试方法第33-36页
        2.5.1 生物滴滤池中柴油的提取与定量第33页
        2.5.2 样品GC/MS分析的预处理及进样条件第33-35页
            (1) 生物滴滤池中柴油降解前后样品分析第33页
            (2) X_2b降解前后石油烃的提取与定量第33-34页
            (3) 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部分的测定第34页
            (4) X_2b代谢产物的GC/MS测定第34-35页
        2.5.3 X_1A-2菌体生物量的测定第35页
        2.5.4 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第35页
        2.5.5 薄层层析法(TLC)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定性分析第35页
        2.5.6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与制备第35-36页
        2.5.7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LC/MS/MS结构鉴定第36页
            (1) 分子量的测定第36页
            (2) 肽链部分的测定第36页
    2.6 烷烃羟化酶遗传学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43页
        2.6.1 培养基及试剂第36-37页
            (1) 培养基第36-37页
            (2) 试剂及试剂盒第37页
        2.6.2 仪器第37页
        2.6.3 实验方法第37-43页
            (1) 柴油降解酶基因分析与筛选第37-38页
            (2) 降解酶基因扩增的引物设计第38页
            (3) Bacillus cereus X_2b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8-39页
            (4) Bacillus cereus X_2b降解菌质粒的提取第39页
            (5) Bacillus cereus X_2b中alkB和CYP153A基因的克隆第39-42页
            (6) 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43页
第三章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柴油降解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第43-55页
    3.1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第43页
    3.2 X_2b的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第43-44页
    3.3 16SrDNA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44-45页
        3.3.1 16SrDNA的序列测定结果第44页
        3.3.2 16SrDNA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44-45页
    3.4 生物滴滤池对柴油的降解第45-47页
        3.4.1 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第46页
        3.4.2 GC/MS结果分析第46-47页
    3.5 X_2b对柴油降解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第47-53页
        3.5.1 NaCl浓度对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第47-49页
        3.5.2 pH对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第49-51页
        3.5.3 不同的柴油初始浓度对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Bacillus cereus X_2b中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的克隆与分析第55-60页
    4.1 Bacillus cereus X_2b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5页
    4.2 Bacillus cereus X_2b质粒的提取第55-56页
    4.3 Bacillus cereus X_2b中alkB基因的克隆第56-58页
        4.3.1 目的基因PCR产物的鉴定第56-57页
        4.3.2 PCR产物的克隆第57页
        4.3.3 酶切筛选转化子第57-58页
    4.4 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第60-69页
    5.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第60页
    5.2 X_1A-2的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第60-62页
    5.3 菌株X_1A-2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第62-63页
        5.3.1 16S rDNA的序列测定结果第62页
        5.3.2 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2-63页
    5.4 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第63-68页
        5.4.1 菌体生长与发酵液表面张力的关系第63-64页
        5.4.2 pH对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4-65页
        5.4.3 NaCl浓度对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5-66页
        5.4.4 温度对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6-67页
        5.4.5 不同碳源对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7页
        5.4.6 石油烃污染状况下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优化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纯化及分子结构的鉴定第69-76页
    6.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粗提和定量第70页
    6.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初步定性第70页
    6.3 HPLC对样品的分离第70-71页
    6.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与分析第71-74页
        6.4.1 分子量第71-72页
        6.4.2 脂肪酸部分第72页
        6.4.3 肽链部分第72-74页
    6.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七章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与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依存机制研究第76-81页
    7.1 代谢产物结果与分析第76-79页
        7.1.1 3-羟基十烷酸第76-77页
        7.1.2 正十六醇第77-78页
        7.1.3 脂肪酸第78-79页
    7.2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与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依存机制的分析第79-80页
        7.2.1 表面活性素在微生物体内的合成路径第79页
        7.2.2 菌株X_2b与X_1A-2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的依存机制第79-80页
    7.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附录A第81-82页
附录B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酸钡和钛酸锶钡纳米颗粒的制备、晶体结构及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仿冒奢侈品牌的消费者感知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