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六朝时期的密体 | 第6-16页 |
1.1 “密体”画的产生 | 第6-12页 |
1.1.1 六朝特殊的时代环境 | 第6-7页 |
1.1.2 人物品藻与密体 | 第7-9页 |
1.1.3 文学与密体 | 第9-10页 |
1.1.4 绘画地位的提高 | 第10-12页 |
1.2 六朝时期密体的特点 | 第12-16页 |
1.2.1 六朝时期密体画探索中的成就 | 第12-14页 |
1.2.2 六朝时期密体画探索中的“失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唐代的密体 | 第16-27页 |
2.1 密体在人物画中的发展 | 第16-21页 |
2.1.1 技法的革新 | 第16-19页 |
2.1.2 绘画方向性的改变 | 第19-21页 |
2.2 密体在山水画中的发展 | 第21-24页 |
2.2.1 青绿山水——密体山水的代表 | 第21-22页 |
2.2.2 从青绿到水墨——审美观念的变革 | 第22-24页 |
2.3 密体在花鸟、鞍马画中的发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五代两宋及之后的密体发展 | 第27-42页 |
3.1 异彩纷呈的五代两宋艺术 | 第27-36页 |
3.1.1 图史——周、顾的人物画 | 第27-29页 |
3.1.2 黄家富贵——五代两宋密体花鸟的典范 | 第29-31页 |
3.1.3 特殊的密体人物画——风俗画 | 第31-34页 |
3.1.4 画院对密体画传播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 “密”易达“意”——从山水画看密体的意境之美 | 第36-42页 |
3.2.1 “意境”探源 | 第36-37页 |
3.2.2 特殊的意境——“逸” | 第37-39页 |
3.2.3 “密”亦达“逸”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