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碎石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沉降理论以及承载性能的研究 | 第18-40页 |
2.1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 第18-23页 |
2.1.1 天然软土的物理性质 | 第18页 |
2.1.2 碎石桩工程特性 | 第18-20页 |
2.1.3 加固砂土地基的机理 | 第20-22页 |
2.1.4 加固黏性土地基机理 | 第22-23页 |
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 第23-28页 |
2.3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研究 | 第28-34页 |
2.4 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 | 第34-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有限元法和 Plaxis 程序介绍 | 第40-47页 |
3.1 有限元法 | 第40-41页 |
3.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40页 |
3.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40-41页 |
3.2 Plaxis 程序介绍 | 第41-46页 |
3.2.1 Plaxis 简介 | 第42页 |
3.2.2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2-45页 |
3.2.3 模型相关参数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关键参数取值 | 第47-56页 |
4.1 工程相关情况介绍 | 第47-50页 |
4.1.1 施工概况 | 第47-49页 |
4.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9-50页 |
4.2 建立模型 | 第50-51页 |
4.3 模型参数计算与赋值 | 第51-55页 |
4.3.1 土体材料的参数确定 | 第51页 |
4.3.2 桩体的参数确定 | 第51-53页 |
4.3.3 基础均布荷载取值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56-72页 |
5.1 有限元数值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5.1.1 罐底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1.2 罐周地表土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2 差异沉降与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71页 |
5.2.1 碎石桩桩长影响 | 第61-68页 |
5.2.2 褥垫层影响 | 第68-69页 |
5.2.3 不同荷载作用下承载性能研究 | 第69-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