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产权视角下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社会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研究必要性分析——传统环境审计动因理论的局限性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及其评述第13-18页
        1.2.1 传统审计动因理论第13-16页
        1.2.2 产权视角下审计理论研究的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8-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页
        1.3.2 研究范围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20页
2 产权视角下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构建思路第20-26页
    2.1 产权的性质——为什么选择产权视角第20-22页
    2.2 产权的定义——界定后续理论研究的基础第22-23页
        2.2.1 产权的定义第22页
        2.2.2 环境产权的新特点第22-23页
    2.3 产权的功能——从产权视角分析环境审计的意义第23-24页
    2.4 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界定后续经济学分析的对象第24-26页
        2.4.1 环境审计理论基本要素的研究非常重要第24页
        2.4.2 选择环境审计动因、本质和目的的原因第24-26页
3 环境审计动因的产权经济学分析第26-29页
    3.1 产权视角下环境审计的产生路径第26页
    3.2 环境审计的动因——产权契约的不完备性第26-27页
        3.2.1 环境产权契约及其不完备性第26-27页
        3.2.2 环境审计能弥补产权契约的不完备第27页
    3.3 环境产权契约不完备性作为环境审计动因的合理性分析第27-29页
4 环境审计本质的产权经济学分析第29-33页
    4.1 环境审计本质研究的现状分析第29-30页
    4.2 产权视角的环境审计本质——维护产权契约第30-33页
        4.2.1 环境审计本质的特性第30页
        4.2.2 环境审计本质——维护契约的有效履行第30-31页
        4.2.3 环境审计本质在三方契约中的体现第31-32页
        4.2.4 维护产权契约的最大意义第32-33页
5 环境审计目的的产权经济学分析第33-37页
    5.1 环境审计目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4页
    5.2 环境审计的最终目的——保护产权第34-35页
    5.3 环境审计目的的履约机制第35-37页
        5.3.1 内部约束——三方契约制衡第35-36页
        5.3.2 外部制度性约束第36-37页
6 研究总结第37-40页
    6.1 研究结论第37页
    6.2 制度建议第37-38页
    6.3 研究创新点第38页
    6.4 研究局限性第38-39页
    6.5 后续研究建议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个人简历第44-4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量子比特的调控及与可调频腔耦合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