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3-18页 |
一、业主自治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13-14页 |
(二)业主自治 | 第14页 |
二、我国比较常见的业主自治组织形式 | 第14-16页 |
(一)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 第15页 |
(二)物业管理委员会 | 第15-16页 |
(三)居民自管小组等非正式组织 | 第16页 |
三、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自治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二)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页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自治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一、业主单方参与业主自治存在局限性 | 第18-21页 |
(一)缺少可信任的推选平台,难以自发组织 | 第18-20页 |
(二)业主自治容易失灵,需要外部纠正机制 | 第20-21页 |
二、街道办事处在业主自治中的主要职责 | 第21-22页 |
(一)指导的职责 | 第21页 |
(二)监督的职责 | 第21页 |
(三)行政纠正的职责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友新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自治的困境 | 第22-34页 |
一、友新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业主自治工作的现状 | 第22-25页 |
(一)友新街道辖区内住宅小区的概况 | 第22页 |
(二)友新街道辖区内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活动的现状 | 第22-23页 |
(三)业主自治活动相关制度 | 第23-24页 |
(四)友新街道指导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成立的程序步骤 | 第24页 |
(五)友新街道辖区内业主委员会成员结构 | 第24页 |
(六)特色和经验 | 第24-25页 |
二、友新街道指导业主自治的问题 | 第25-34页 |
(一)街道办事处组织业主难 | 第26-30页 |
(二)街道办事处开展指导工作难 | 第30-32页 |
(三)街道办事处组织业主自治组织换届难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友新街道指导业主自治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一、业主自治意识薄弱,缺乏自治积极性,认知存在偏差 | 第34-36页 |
(一)缺乏公民自治精神,习惯“自上而下”的权威,参与意识很弱 | 第34-35页 |
(二)民众对待业主自治活动存在认知偏差 | 第35-36页 |
二、外部环境变化较快,社会衔接不够 | 第36-37页 |
(一)制度变迁较快,民众未完全跟上制度变迁的节奏 | 第36页 |
(二)住宅小区的自身形态变化较快,短时间爆发出大量的矛盾 | 第36-37页 |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实际可行的细节规定 | 第37-39页 |
(一)业主自治组织参与者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 第37-38页 |
(二)缺少实际可行的细节规定 | 第38-39页 |
四、指导体制不顺畅 | 第39-41页 |
(一)街道办事处难以高效协调相关单位、部门 | 第39-40页 |
(二)街道办事处内部组织架构存在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 第40-41页 |
第六章 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自治活动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不断提高业主的自治积极性 | 第41-42页 |
(一)增强业主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 第41页 |
(二)加强业主责任意识的宣传、培养 | 第41-42页 |
(三)提升业主在住宅小区内的归属感 | 第42页 |
二、不断完善街道办事处指导业主自治方面的工作体系、规则 | 第42-45页 |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规则 | 第42-43页 |
(二)完善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工作体系 | 第43-44页 |
(三)进一步落实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 | 第44-45页 |
三、不断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水平,减轻街道办事处协调物业矛盾的压力 | 第45-46页 |
(一)物业服务企业应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第45页 |
(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努力做好服务民生的本职工作 | 第45-46页 |
(三)社区居委会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 第46页 |
四、采用新方法、引入新技术,不断提升业主自治的工作效率 | 第46-48页 |
(一)聘请外包单位或专业人士 | 第47页 |
(二)开发推广电子投票技术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件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