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水库运行对河道径流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径流调节对下游河流-洪泛区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18-20页 |
1.2.3 径流调节对下游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 第20-23页 |
1.2.4 河流生态流量研究 | 第23-26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3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第2章 水库运行对径流自组织临界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2-62页 |
2.1 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概述 | 第32-34页 |
2.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34-37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7-41页 |
2.3.1 幂律分布分析 | 第37-39页 |
2.3.2 长程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2.4 水库运行对径流幂律分布的影响 | 第41-52页 |
2.4.1 整体分布特性的变化 | 第41-45页 |
2.4.2 幂律拟合及检验 | 第45-47页 |
2.4.3 三种典型分布对比 | 第47-50页 |
2.4.4 对下游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2.5 水库运行对径流长程相关性的影响 | 第52-57页 |
2.5.1 标度区间及长程相关性 | 第52-56页 |
2.5.2 水库调节与流域调节的异同 | 第56-57页 |
2.6 径流SOC特性改变的生态影响 | 第57-5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3章 径流调节对下游河流-洪泛区系统横向连通性的影响研究 | 第62-78页 |
3.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 第62-64页 |
3.2 模型及方法 | 第64-67页 |
3.2.1 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 | 第64-65页 |
3.2.2 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 | 第65-66页 |
3.2.3 工况设定 | 第66-67页 |
3.3 流量-淹没面积关系 | 第67-68页 |
3.4 径流调节对下游淹没量级及频率的影响 | 第68-73页 |
3.4.1 建坝前后的演变分析 | 第68-70页 |
3.4.2 工况 1:不考虑区间汇流 | 第70-72页 |
3.4.3 工况 2:考虑区间汇流 | 第72-73页 |
3.5 径流调节对下游淹没波动特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3.5.1 日波动变化 | 第73-74页 |
3.5.2 长程相关性变化 | 第74-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4章 径流调节对下游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研究 | 第78-106页 |
4.1 栖息地适宜性模型构建 | 第78-89页 |
4.1.1 整体思路 | 第78-79页 |
4.1.2 研究区域及目标物种 | 第79-80页 |
4.1.3 目标物种适宜生境标准 | 第80-82页 |
4.1.4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 | 第82-88页 |
4.1.5 栖息地可利用面积UA | 第88-89页 |
4.2 UA~Q关系及敏感性分析 | 第89-92页 |
4.3 栖息地适宜性的演变分析 | 第92-95页 |
4.3.1 趋势检验及整体变化特性 | 第92-95页 |
4.3.2 原因分析 | 第95页 |
4.4 不同水库调节情景下的栖息地适宜性对比 | 第95-99页 |
4.4.1 计算工况 | 第95-96页 |
4.4.2 量级及频率变化 | 第96-99页 |
4.5 不同水库调节情景下的产卵脉冲对比 | 第99-104页 |
4.5.1 典型年对比 | 第100-102页 |
4.5.2 产卵脉冲次数及量级对比 | 第102-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基于径流自组织临界特性的水库下游生态流量研究 | 第106-130页 |
5.1 评估原则 | 第106-109页 |
5.2 评估框架及步骤 | 第109-116页 |
5.2.1 问题诊断 | 第109-111页 |
5.2.2 高流量脉冲及洪水事件恢复 | 第111-114页 |
5.2.3 枯水流量事件恢复 | 第114-115页 |
5.2.4 实施监测及反馈完善 | 第115-116页 |
5.3 实例应用 | 第116-128页 |
5.3.1 典型水平年及时段划分 | 第116页 |
5.3.2 问题诊断 | 第116-121页 |
5.3.3 高流量脉冲及洪水事件恢复 | 第121-125页 |
5.3.4 枯水流量事件恢复 | 第125-127页 |
5.3.5 实施监测及反馈完善 | 第127-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0-134页 |
6.1 结论 | 第130-132页 |
6.2 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5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