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1 导言 | 第19-3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对象 | 第21-29页 |
1.2.1 概念的界定 | 第21-28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1.3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1-35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5-36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35页 |
1.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5-36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一个分析框架 | 第36-5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36-43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6-38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8-42页 |
2.1.3 简要评述 | 第42-4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43-51页 |
2.2.1 社会保障与消费行为理论 | 第43-48页 |
2.2.2 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 | 第48-51页 |
2.3 理论的发展及待验证假说:一个分析框架 | 第51-54页 |
2.3.1 理论的发展 | 第51-52页 |
2.3.2 待验证假说 | 第52-53页 |
2.3.3 一般分析框架 | 第53-54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55-82页 |
3.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 第55-73页 |
3.1.1 1949至1956年创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55-59页 |
3.1.2 1956至1984年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发展时期 | 第59-64页 |
3.1.3 1984年至今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64-73页 |
3.2 1985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 第73-76页 |
3.3 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分析 | 第76-80页 |
3.3.1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趋势 | 第76-78页 |
3.3.2 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协整检验 | 第78-80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80-82页 |
4 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82-97页 |
4.1 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空间效应的一般描述 | 第82-87页 |
4.1.1 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对其消费的影响 | 第82-83页 |
4.1.2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的影响 | 第83-84页 |
4.1.3 社会保障通过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对其消费的影响 | 第84-85页 |
4.1.4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示范效应 | 第85页 |
4.1.5 农村居民消费的收敛效应 | 第85-87页 |
4.2 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87-95页 |
4.2.1 概念框架 | 第87-88页 |
4.2.2 描述性统计 | 第88-90页 |
4.2.3 空间特征的时间变化 | 第90-93页 |
4.2.4 计量结果 | 第93-95页 |
4.2.5 结果分析 | 第95页 |
4.3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示范效应 | 第95-96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96-97页 |
5 社会保障对农村不同阶层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比较分析 | 第97-113页 |
5.1 社会分层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 | 第97-99页 |
5.1.1 分层和社会分层 | 第97-98页 |
5.1.2 收入分层 | 第98页 |
5.1.3 消费分层 | 第98-99页 |
5.2 不同阶层消费行为的差异 | 第99-102页 |
5.3.概念框架 | 第102-105页 |
5.3.1 计量模型 | 第102-103页 |
5.3.2 模型的检验 | 第103-105页 |
5.4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 | 第105-107页 |
5.5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5.6 结论与讨论 | 第111-113页 |
6 社会保障相关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13-128页 |
6.1 问卷设计及描述性说明 | 第113-114页 |
6.2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 | 第114-125页 |
6.2.1 研究假说 | 第114-116页 |
6.2.2 研究方法 | 第116-118页 |
6.2.3 数据来源 | 第118-119页 |
6.2.4 样本描述 | 第119-121页 |
6.2.5 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 第121-123页 |
6.2.6 不同阶层消费行为比较 | 第123-125页 |
6.3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访谈分析 | 第125-126页 |
6.3.1 社会保障的收入、消费预期作用 | 第125页 |
6.3.2 养老金的收入预期作用 | 第125页 |
6.3.3 新农合对于医疗消费的挤入效应 | 第125-126页 |
6.3.4 农村居民对于新农合和新农保的参与意愿对比 | 第126页 |
6.3.5 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作用 | 第126页 |
6.4 结论与讨论 | 第126-128页 |
7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及重要启示 | 第128-156页 |
7.1 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28-144页 |
7.1.1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28-134页 |
7.1.2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消费 | 第134-139页 |
7.1.3 澳大利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39-144页 |
7.2 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4-152页 |
7.2.1 印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5-148页 |
7.2.2 巴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48-152页 |
7.3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152-154页 |
7.3.1 根据本国政治、文化和经济情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基础 | 第152页 |
7.3.2 注重城乡一体化,追求公平、消除地区不平等是逻辑起点 | 第152-153页 |
7.3.3 由单一模式向混合模式转变是共同特征 | 第153页 |
7.3.4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主导作用 | 第153-154页 |
7.3.5 强有力的立法是保证政策有效落实的手段 | 第154页 |
7.4 结论与讨论 | 第154-156页 |
8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56-16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56-159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59-168页 |
8.2.1 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159-163页 |
8.2.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 第163-165页 |
8.2.3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 第165-166页 |
8.2.4 动员和发挥家庭重要作用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7页 |
附录1 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状况社会调查 | 第177-181页 |
附录2 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访谈提纲 | 第181-182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82-183页 |
致谢 | 第183-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