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功能鉴定及药物靶标筛选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9页
    1.1 旋毛虫及旋毛虫病概述第13-14页
    1.2 旋毛虫的功能蛋白第14-19页
        1.2.1 排泄分泌产物第14-15页
        1.2.2 尚未揭示功能的蛋白第15-16页
        1.2.3 具有确定功能的旋毛虫的蛋白第16-19页
    1.3 寄生性蠕虫药物靶标研究进展第19-29页
        1.3.1 抗蠕虫药物研发的三个阶段第19-20页
        1.3.2 基于机理的新型抗寄生虫药物研发流程第20-23页
        1.3.3 已经获得成功的基于蛋白靶标筛选的抗寄生虫药物的例子第23页
        1.3.4 体外培养系统和药物筛选第23-27页
        1.3.5 高通量抗蠕虫药物筛选前景和挑战第27-29页
第二章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旋毛虫与相关物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差异基因及组织蛋白酶F进化研究第29-4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9-32页
        2.1.1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2.1.2 旋毛虫与人类宿主及蠕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差异基因研究第30-31页
        2.1.3 组织蛋白酶F中的结构组成材料与方法第31页
        2.1.4 蠕虫组织蛋白酶F系统进化分析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2.2 结果第32-41页
        2.2.1 旋毛虫正选择基因研究结果第32-34页
        2.2.2 旋毛虫与人类宿主及蠕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差异基因研究第34-35页
        2.2.3 组织蛋白酶F中的结构组成结果第35-37页
        2.2.4 蠕虫组织蛋白酶F系统进化分析第37-41页
    2.3 讨论第41-45页
第三章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蛋白特征研究第45-76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5-53页
        3.1.1 虫种和抗原第45-46页
        3.1.2 实验动物第46页
        3.1.3 载体与菌株第46页
        3.1.4 主要试剂第46页
        3.1.5 主要软件和仪器第46页
        3.1.6 实验中所使用的引物第46页
        3.1.7 TsCF1、TsCF2和TsCF3表达载体构建第46-50页
        3.1.8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以及纯化第50页
        3.1.9 TsCF1、TsCF2和TsCF3的分子对接研究第50页
        3.1.10 兔抗TsCF1、TsCF2和TsCF3重组蛋白高免血清制备和WesternBlotting反应第50-51页
        3.1.11 免疫定位第51-52页
        3.1.12 酶活性实验和抑制实验第52页
        3.1.13 抗体阻断实验第52页
        3.1.14 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性实验第52-53页
    3.2 结果第53-72页
        3.2.1 旋毛虫TsCF1、TsCF2和TsCF3基因片段扩增第53-54页
        3.2.2 pET30a-TsCF1、pET30a-TsCF2和pET-30a-TsCF3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第54-56页
        3.2.3 原核表达产物纯化第56-57页
        3.2.4 TsCF1、TsCF2和TsCF3蛋白分子建模第57-66页
        3.2.5 免疫印迹实验第66-68页
        3.2.6 免疫定位实验第68页
        3.2.7 酶活性实验和抑制实验第68-70页
        3.2.8 抗体阻断实验结果第70-71页
        3.2.9 免疫保护实验第71-72页
    3.3 讨论第72-76页
第四章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及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的虚拟筛选第76-10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4.1.1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第76-77页
        4.1.2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FDA药物库和天然代谢产物之间虚拟筛选第77-80页
    4.2 结果第80-104页
        4.2.1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cystatin家族互作第80-101页
        4.2.2 旋毛虫组织蛋白酶F家族与FDA药物库和天然代谢物库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第101-104页
    4.3 讨论第104-109页
第五章 组织蛋白酶F实际药物筛选第109-122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109-110页
        5.1.1 实验仪器和样品第109页
        5.1.2 实验方法第109-110页
        5.1.3 芯片准备及SPR实时动力学分析第110页
    5.2 实验数据与结果第110-119页
        5.2.1 阴阳性对照信号图第110-111页
        5.2.2 FDA小分子样品与组织蛋白酶F样品的相互作用第111-112页
        5.2.3 FDA小分子样品与组织蛋白酶F1样品浓度梯度结合情况实例第112-119页
    5.3 讨论第119-122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43页
附录第143-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作者简历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血压性别差异与T细胞免疫调节的关系及淫羊藿苷类性激素保护效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主效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