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暴雨内涝精细化模型及风险影响指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 | 第10页 |
1.1.2 石家庄市暴雨内涝情况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城市暴雨积水模型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指标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基本情况及历史内涝灾害 | 第17-25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7页 |
2.2 水文气象 | 第17-18页 |
2.3 河流水系 | 第18页 |
2.4 交通线路 | 第18-20页 |
2.5 社会经济 | 第20-21页 |
2.6 城区排水设施及调度预案 | 第21-23页 |
2.6.1 老城区排水设施 | 第21-22页 |
2.6.2 东部产业区排水设施 | 第22页 |
2.6.3 积水区分布 | 第22页 |
2.6.4 调度预案 | 第22-23页 |
2.7 历史暴雨内涝灾害 | 第23-24页 |
2.8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暴雨内涝数值模拟理论与精细化方法 | 第25-36页 |
3.1 模型原理 | 第25-30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25页 |
3.1.2 数值离散 | 第25-28页 |
3.1.3 有限差分方法 | 第28-29页 |
3.1.4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3.2 精细化措施 | 第30-34页 |
3.2.1 小尺度网格剖分 | 第30-31页 |
3.2.2 城区房屋建筑实体化 | 第31页 |
3.2.3 糙率分区和径流系数分区 | 第31-32页 |
3.2.4 排水分区精细划分 | 第32-33页 |
3.2.5 源汇设置 | 第33页 |
3.2.6 干湿水深设定 | 第33-34页 |
3.3 模型稳定条件及时间步长 | 第34页 |
3.3.1 Courant数 | 第34页 |
3.3.2 时间步长 | 第34页 |
3.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于精细化模型的石家庄暴雨内涝分析 | 第36-61页 |
4.1 主城区降雨特性和设计暴雨计算 | 第36-37页 |
4.1.1 降雨特性 | 第36页 |
4.1.2 设计暴雨计算 | 第36-37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7-42页 |
4.2.1 基础地理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4.2.2 计算边界确定 | 第38-40页 |
4.2.3 网格剖分与土地性质划分 | 第40-42页 |
4.2.4 抽排水能力确定 | 第42页 |
4.3 参数确定 | 第42-44页 |
4.3.1 糙率和径流系数确定 | 第42-43页 |
4.3.2 源汇项设置 | 第43页 |
4.3.3 干湿边界 | 第43页 |
4.3.4 时间步长 | 第43-44页 |
4.3.5 输出参数 | 第44页 |
4.4 模型验证 | 第44-45页 |
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9页 |
4.5.1 内涝形成及演变过程 | 第46-52页 |
4.5.2 淹没趋势分析 | 第52-55页 |
4.5.3 主要淹没区和主要积水点 | 第55-56页 |
4.5.4 城市典型区域流场分布 | 第56-58页 |
4.5.5 泵站抽排水及积水点涨退水分析 | 第58-59页 |
4.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暴雨内涝风险分析指标及其变化影响 | 第61-94页 |
5.1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析指标 | 第61页 |
5.2 计算方案分析与确定 | 第61-66页 |
5.2.1 重现期指标设计方案组合 | 第62页 |
5.2.2 城市下垫面不同比例组合 | 第62-66页 |
5.3 积水深度-积水历时指标分析 | 第66-69页 |
5.4 暴雨重现期指标分析 | 第69-74页 |
5.4.1 不同暴雨情景下淹没水深分析 | 第69-71页 |
5.4.2 不同暴雨情景下淹没范围分析 | 第71-73页 |
5.4.3 不同暴雨情景下风险区划分析 | 第73-74页 |
5.5 城市不同下垫面比例变化影响分析 | 第74-92页 |
5.5.1 建设用地占比影响 | 第74-79页 |
5.5.2 公共绿地占比影响 | 第79-82页 |
5.5.3 屋面绿化率影响 | 第82-87页 |
5.5.4 透水铺装率影响 | 第87-92页 |
5.6 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总结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6.3 主要技术特点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1-102页 |
1、发表论文 | 第101页 |
2、参与科研情况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