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济阳县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旅游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15-17页
        1.4.1 主要创新点第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7页
2 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第17-28页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容第17-18页
        2.1.1 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第17页
        2.1.2 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2.2 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主要功能第18-21页
        2.2.1 乡村旅游的特点第18-20页
        2.2.2 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第20-21页
    2.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21-22页
        2.3.1 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模式第21页
        2.3.2 “旅游+农业”观光体验模式第21页
        2.3.3 “旅游+教育”特色旅游模式第21-22页
        2.3.4 “旅游+健康”生态休闲度假模式第22页
        2.3.5 租赁农园模式第22页
    2.4 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2-28页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4页
        2.4.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24-26页
        2.4.3 新农村建设理论第26-28页
3 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分析第28-37页
    3.1 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分析第28-31页
        3.1.1 总体发展概况第28页
        3.1.2 优越的地理位置第28页
        3.1.3 深厚的人文历史第28-29页
        3.1.4 独具特色的资源第29页
        3.1.5 广阔的发展前景第29页
        3.1.6 宜人的四季景色第29-31页
    3.2 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第31-34页
        3.2.1 “旺江南”农家乐旅游模式第31页
        3.2.2 “胜源梨园”农业观光旅游模式第31-32页
        3.2.3 “胜源度假村”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第32-33页
        3.2.4 “柿子文化节”节庆旅游模式第33-34页
    3.3 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3.3.1 创新力不足,产品同质化较多第34-35页
        3.3.2 生态意识薄弱,开发管理不规范第35页
        3.3.3 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待提高第35页
        3.3.4 政府发挥作用不足,整体缺乏规划控制第35-37页
4 垛石镇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第37-50页
    4.1 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第37-38页
        4.1.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第37页
        4.1.2 落实法律法规执行第37-38页
    4.2 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作用第38-43页
        4.2.1 完善旅游制度建设第38-41页
        4.2.2 加强政府管理服务第41-43页
    4.3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造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第43-47页
        4.3.1 精准把握市场定位第44-46页
        4.3.2 注重科研与创新第46页
        4.3.3 全面考虑社会效益第46-47页
    4.4 注重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打造品牌第47-50页
        4.4.1 运用多维度营销方式第47-49页
        4.4.2 着力打造品牌形象第49-5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0-54页
    5.1 研究结论第50页
    5.2 垛石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展望第50-54页
        5.2.1 突出农业特色建农业示范园区第50-51页
        5.2.2 发展徒骇河风景带第51-52页
        5.2.3 走高品质生态旅游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录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财税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影响研究
下一篇: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