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理论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研究区勘探与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3-20页
        1.3.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3-14页
        1.3.2 区域构造特征第14页
        1.3.3 区域沉积特征第14-20页
    1.4 存在问题第20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1-22页
    1.7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22-23页
第2章 滩相颗粒灰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第23-34页
    2.1 岩石学特征第23-24页
    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第24-26页
    2.3 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第26-34页
        2.3.1 微区碳氧同位素分析第26-32页
        2.3.2 流体包裹体分析第32-34页
第3章 白云岩化颗粒滩相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第34-39页
    3.1 岩石学特征第34-36页
        3.1.1 颗粒云岩第34-35页
        3.1.2 晶粒云岩第35-36页
    3.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第36-37页
    3.3 储层成因机制第37-39页
第4章 热液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第39-47页
    4.1 岩石学特征第39页
    4.2 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第39-45页
        4.2.1 碳氧同位素第40-43页
        4.2.2 稀土元素第43-45页
    4.3 储层发育机理第45-47页
        4.3.1 不整合岩溶作用第45页
        4.3.2 构造热液改造作用第45-47页
第5章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拉哈塘油田金跃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类型及动静态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风城油田重18井区八道湾组储层四性关系及成岩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