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动静态识别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2.1 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4-15页 |
2.3 油藏特征 | 第15-17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 | 第17-24页 |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7-18页 |
3.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8-19页 |
3.3 储集空间类型特征 | 第19-22页 |
3.3.1 宏观储集空间类型 | 第20页 |
3.3.2 微观储集空间类型 | 第20-22页 |
3.4 储层类型 | 第22-24页 |
3.4.1 洞穴型储层 | 第23页 |
3.4.2 裂缝型储层 | 第23页 |
3.4.3 裂缝孔洞型储层 | 第23-24页 |
第4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类型静态识别 | 第24-39页 |
4.1 利用钻录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24-25页 |
4.2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25-31页 |
4.2.1 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技术 | 第25-27页 |
4.2.2 地震属性变化与储层类型关系 | 第27-31页 |
4.3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31-35页 |
4.3.1 洞穴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1-32页 |
4.3.2 裂缝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2-34页 |
4.3.3 裂缝孔洞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4页 |
4.3.4 测井响应特征表 | 第34-35页 |
4.4 利用静态资料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孔隙度界线 | 第35-38页 |
4.4.1 利用地震相反演孔隙度划分储层类型 | 第35-36页 |
4.4.2 综合测井孔隙度、反演孔隙度、钻井特征划分储层类型 | 第36-38页 |
4.5 静态资料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第5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动态识别 | 第39-57页 |
5.1 利用试采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39-46页 |
5.1.1 洞穴型储层试采特征 | 第39-44页 |
5.1.2 裂缝孔洞型储层试采特征 | 第44-46页 |
5.2 利用试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46-53页 |
5.2.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理论试井模型 | 第46-47页 |
5.2.2 单洞型储集体试井特征 | 第47-48页 |
5.2.3 多洞型储集体试井特征 | 第48-51页 |
5.2.4 裂缝孔洞型储集体试井特征 | 第51-53页 |
5.3 利用酸压资料识别储层类型 | 第53-56页 |
5.3.1 酸压效果评价方法 | 第53-54页 |
5.3.2 实例分析 | 第54-56页 |
5.4 动态资料的局限性 | 第56-57页 |
第6章 动静态综合识别标准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 第57-63页 |
6.1 金跃地区储层类型识别标准 | 第57-58页 |
6.2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 第58-63页 |
6.2.1 不整合面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59-60页 |
6.2.2 断裂进一步改造储层 | 第60-61页 |
6.2.3 高能粒屑滩是形成岩溶型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 | 第61-62页 |
6.2.4 其他控制因素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