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炭和负载铁生物炭对镉、砷的吸附钝化效应与反应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重金属Cd、As污染概况和治理技术第10-17页
        1.1.1 Cd、As的污染现状与危害第10-12页
        1.1.2 水体中Cd、As污染治理技术第12-14页
        1.1.3 土壤-水稻体系中As污染治理技术第14-17页
    1.2 生物炭及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第17-22页
        1.2.1 生物炭及其结构与性质第17-19页
        1.2.2 生物炭的改性第19-20页
        1.2.3 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20-21页
        1.2.4 生物炭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 选题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22-25页
        1.3.1 选题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23-25页
第二章 生物炭对水溶液体系中Cd的吸附效率和微观反应机理第25-3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2 结果和讨论第31-38页
        2.2.1 生物炭性质第31页
        2.2.2 生物炭吸附Cd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第31-34页
        2.2.3 生物炭吸附Cd的微观反应机理第34-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磁性负载铁生物炭对水溶液体系中As(V)的吸附效率与反应机制第39-54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3.1.3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3.2.1 磁性负载铁生物炭样品最优制备参数第43-45页
        3.2.2 磁性负载铁生物炭吸附As(V)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36第45-46页
        3.2.3 pH和竞争阴离子对磁性负载铁生物炭吸附As(V)的影响第46-48页
        3.2.4 穿透实验第48-49页
        3.2.5 磁性负载铁生物炭的微观性质和吸附As(V)的反应机制第49-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负载铁生物炭对土壤—水稻体系As生物有效性的控制作用第54-65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4.1.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4.1.2 实验方法第55-57页
    4.2 实验结果第57-61页
        4.2.1 添加BCFe对土壤根际pH、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57-58页
        4.2.2 BCFe对根际土壤孔隙水Fe、As浓度的影响第58-59页
        4.2.3 BCFe对水稻根表铁膜及其富集As的影响第59-60页
        4.2.4 BCFe对水稻各部位As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4.3 讨论第61-64页
        4.3.1 BCFe对水稻根际区性质的影响第61-63页
        4.3.2 BCFe对水稻As的含量及其转移性质的影响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创新点第66页
    5.3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
下一篇:马铃薯全粉及其主要组分对面条品质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