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马铃薯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马铃薯野生种种质资源 | 第11-13页 |
1.2.2 马铃薯的青枯病抗性机制 | 第13-14页 |
1.2.2.1 马铃薯的青枯病抗性生理机制 | 第13页 |
1.2.2.2 马铃薯的青枯病抗性分子机制 | 第13-14页 |
1.3 青枯病病原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R. solanacearum的分类系统 | 第15-16页 |
1.3.2 R. solanacearum的基因组分析 | 第16页 |
1.3.3 R. solanacearum致病机理 | 第16-17页 |
1.3.4 R. solanacearum效应蛋白 | 第17-18页 |
1.4 寄主-青枯菌互作的遗传分析 | 第18-19页 |
1.4.1 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 第18-19页 |
1.4.2 其他作物青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19页 |
1.5 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的育种研究 | 第19-21页 |
1.5.1 种质资源的引进 | 第19-20页 |
1.5.2 常规杂交育种的应用 | 第20页 |
1.5.3 生物技术育种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3.1 细胞工程育种 | 第20页 |
1.5.3.2 基因工程育种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马铃薯材料 | 第22页 |
2.1.2 青枯菌菌株 | 第22-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实生籽的消毒与实生苗的培养 | 第24页 |
2.2.2 青枯菌的活化和繁殖 | 第24-25页 |
2.2.3 野生种材料的温室接种抗性鉴定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3.1 青枯病温室接种抗性鉴定 | 第27-29页 |
3.2 马铃薯抗青枯病资源评价 | 第29-34页 |
3.2.1 野生种青枯病抗性的分离 | 第31-33页 |
3.2.2 抗性材料的基本性状 | 第33-34页 |
3.3 青枯菌效应蛋白突变体的筛选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9页 |
4.1 马铃薯抗青枯病资源评价 | 第35-36页 |
4.2 青枯病抗性资源的利用 | 第36-37页 |
4.3 候选无毒效应蛋白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附录 实验材料及青枯病抗性鉴定汇总 | 第47-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