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14页 |
1.1.1 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第11页 |
1.1.2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1.1.3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方法及成果 | 第12-14页 |
1.2 分子标记及其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利用情况 | 第14-17页 |
1.2.1 分子标记的概念 | 第14-15页 |
1.2.2 分子标记在遗传关系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分子标记在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保护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2.4 分子标记在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5 分子标记在玉米后代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3 玉米配合力研究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1.3.1 玉米配合力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玉米杂交种后代创新种质资源 | 第19-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双亲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19页 |
2.1.3 分离后代基因型鉴定及材料选择 | 第19-20页 |
2.1.4 基因型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2.2.1 指纹图谱构建及辅助选择标记的确定 | 第20-21页 |
2.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材料基因型恢复程度 | 第21-23页 |
2.2.3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23-24页 |
2.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创新种质育种应用价值评估 | 第25-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田间试验及产量测定 | 第25页 |
3.1.3 表型数据分析 | 第2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3.2.1 类父、母本材料组间及组内杂交组合产量结果 | 第25-27页 |
3.2.2 测验种组配的测交组合产量结果及育种价值分析 | 第27-28页 |
3.3 讨论 | 第28-31页 |
3.3.1 选择材料育种应用价值及种质创新效率评估 | 第28-29页 |
3.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交种后代创新种质资源的一些建议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附录 | 第37-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