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联合作用下近海风力机整机仿真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实验研究 | 第10页 |
1.2.2 风机气动荷载计算方法 | 第10-11页 |
1.2.3 风机水动荷载计算方法 | 第11-12页 |
1.2.4 海上风机结构域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近海风机荷载分析及CFD理论基础 | 第15-31页 |
2.1 风机空气动力学 | 第15-16页 |
2.1.1 叶素动量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2.1.2 叶尖损失模型 | 第16页 |
2.2 风机水动力学 | 第16-20页 |
2.2.2 波与流对结构的作用 | 第18-20页 |
2.3 CFD基础理论 | 第20-29页 |
2.3.1 数值模拟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3.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1-24页 |
2.3.3 湍流模型及定解条件 | 第24-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近海风机主要结构参数及建模 | 第31-38页 |
3.1 近海风机的结构以及类型 | 第31-34页 |
3.1.1 近海风机的类型 | 第31-33页 |
3.1.2 近海风机的结构 | 第33页 |
3.1.3 近海风机翼型几何参数 | 第33-34页 |
3.2 近海风机主要结构参数及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3.2.1 叶片部分的结构参数及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3.2.2 其他部分的结构参数及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近海风机波浪场仿真 | 第38-52页 |
4.1 波浪理论及造波方法 | 第38-40页 |
4.1.1 二阶Stokes波浪理论 | 第38-39页 |
4.1.2 数值造波方法 | 第39-40页 |
4.2 模型参数及网格划分 | 第40-43页 |
4.2.1 波浪场流体域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0-42页 |
4.2.2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42-43页 |
4.3 UDF造波及消波 | 第43-45页 |
4.3.1 UDF概述 | 第43页 |
4.3.2 造波函数 | 第43-44页 |
4.3.3 消波方法 | 第44-45页 |
4.4 波浪场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近海风机风场仿真 | 第52-61页 |
5.1 近海风场特性 | 第52-56页 |
5.1.1 大气边界层 | 第52-53页 |
5.1.2 平均风速剖面 | 第53-55页 |
5.1.3 湍流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5.2 模型参数及网格划分 | 第56-59页 |
5.2.1 风场流体域设置 | 第56-57页 |
5.2.2 网格的划分 | 第57-58页 |
5.2.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58-59页 |
5.3 风场仿真结果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近海风机整机在风、浪作用下的仿真 | 第61-74页 |
6.1 流固耦合分析基础和方法 | 第62-63页 |
6.1.1 流固耦合分析基础 | 第62页 |
6.1.2 流固耦合方程及模拟方法 | 第62-63页 |
6.2 近海风机流固耦合仿真分析 | 第63-71页 |
6.2.1 近海风机模型参数及网格划分 | 第63-65页 |
6.2.2 近海风机流场及结构分析 | 第65-71页 |
6.3 近海风机设计及安全评价建议 | 第71-73页 |
6.3.1 结构动刚度定义 | 第71页 |
6.3.2 近海风机整机动刚度分析 | 第71-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页 |
一、发表论文 | 第78页 |
二、参与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