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缘由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自尊及其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2.2 亲密关系及其相关理论 | 第13页 |
2.3 虚拟世界与虚拟现实 | 第13-14页 |
2.4 虚拟世界中的普罗透斯效应与化身 | 第14-17页 |
2.4.1 虚拟世界中的普罗透斯效应 | 第14-15页 |
2.4.2 化身 | 第15-17页 |
2.5 普罗透斯效应的理论框架 | 第17-22页 |
2.5.1 自我知觉理论 | 第17页 |
2.5.2 去个性化理论和社会认同模型 | 第17-19页 |
2.5.3 两种理论结合的框架 | 第19页 |
2.5.4 自动化模型 | 第19-22页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22-26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3.2 研究总假设 | 第23-24页 |
3.3 研究目的 | 第24-26页 |
3.3.1 理论目的 | 第24页 |
3.3.2 实践目的 | 第24-26页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6-44页 |
4.1 实验一:情境一中化身吸引力对高、低自尊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倾向性的影响 | 第26-34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4.1.2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4.1.4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1.5 讨论 | 第33-34页 |
4.2 实验二:情境二中化身吸引力对高、低自尊个体社交表现的影响 | 第34-39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4.2.2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4.2.3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4.2.5 讨论 | 第38-39页 |
4.3 实验三:情境三中化身吸引力对高、低自尊个体冲突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4页 |
4.3.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4.3.2 研究假设 | 第39-40页 |
4.3.3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3.5 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4-52页 |
5.1 总讨论 | 第44-47页 |
5.1.1 自尊对普罗透斯效应的调节作用 | 第44-45页 |
5.1.2 情境对普罗透斯效应的调节作用 | 第45-46页 |
5.1.3 对普罗透斯效应理论框架的探讨 | 第46页 |
5.1.4 虚拟亲密关系情境中自尊的效应 | 第46-47页 |
5.2 结论 | 第47页 |
5.3 研究创新与展望 | 第47-52页 |
5.3.1 创新之处 | 第47-48页 |
5.3.2 局限与展望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