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2页
    0.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0.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1章 异议审查制度的概述第14-19页
    1.1 异议审查权的含义及性质第14-15页
    1.2 异议审查与备案审查的关系第15-16页
    1.3 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的发展概况第16-19页
第2章 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的具体内容第19-32页
    2.1 多元化审查主体第19-20页
    2.2 初步的形式审查程序第20-24页
        2.2.1 启动的条件第20-22页
        2.2.2 处理期限第22-23页
        2.2.3 处理的情形第23-24页
    2.3 实质审查程序第24-29页
        2.3.1 合法性审查标准第24-25页
        2.3.2 审查方式的书面化第25-26页
        2.3.3 审查期限的不统一第26-27页
        2.3.4 审查处理的多样化第27-29页
    2.4 保障机制第29-32页
        2.4.1 回复反馈机制第29-31页
        2.4.2 救济制度第31-32页
第3章 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的存在的问题第32-37页
    3.1 缺乏统一明确的立法规定第32-34页
        3.1.1 各地异议审查的具体规定不一致第33页
        3.1.2 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第33-34页
    3.2 缺乏刚性的程序保障第34-35页
        3.2.1 缺乏刚性的启动程序第34页
        3.2.2 缺乏刚性的处理期限第34-35页
    3.3 审查处理程序不完善第35-37页
        3.3.1 审查处理程序不透明第35页
        3.3.2 处理决定的内容不明确第35-36页
        3.3.3 缺乏救济程序第36-37页
第4章 完善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制度的对策第37-42页
    4.1 对规范文件异议审查进行专章立法第37-38页
    4.2 构建二级审查处理程序第38-39页
        4.2.1 制定机关前置审查程序第39页
        4.2.2 备案审查机关复核程序第39页
    4.3 构建公开的审查程序第39-40页
        4.3.1 完善信息公开第39-40页
        4.3.2 引入公众参与程序第40页
    4.4 建立完善的处理程序第40-42页
        4.4.1 建立回复反馈机制第40-41页
        4.4.2 完善救济途径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洗钱罪比较研究
下一篇:利益分享、治理能力:社会稳定中“资源诅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