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页 |
一、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概况 | 第11-13页 |
(一) 域外危险驾驶罪立法概况 | 第11-12页 |
1. 英美法系关于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模式 | 第11-12页 |
2. 大陆法系关于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模式 | 第12页 |
(二) 我国危险驾驶罪立法概况 | 第12-13页 |
二、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 第13-25页 |
(一) 危险驾驶罪犯罪构成的认定 | 第13-20页 |
1. 危险驾驶罪的客体 | 第13-14页 |
2. 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 | 第14-18页 |
3.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 第18-20页 |
4.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 | 第20页 |
(二) 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 第20-23页 |
1.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 | 第20-22页 |
2. 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22-23页 |
(三) 共同犯罪的认定 | 第23-24页 |
(四) 危险驾驶罪的竞合与转化 | 第24-25页 |
三、危险驾驶罪立法缺陷 | 第25-30页 |
(一) 危险驾驶行为的涵盖范围不全面 | 第25-27页 |
(二) 危险驾驶罪的定罪标准不规范 | 第27-29页 |
1. 对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认定不规范 | 第27-28页 |
2. 严重超过额定乘员与严重超过规定时速标准不明确 | 第28-29页 |
3. 以酒精含量作为醉酒的认定缺乏合理性 | 第29页 |
(三) 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力度不够 | 第29-30页 |
四、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完善 | 第30-34页 |
(一) 厘清危险驾驶罪的行为范围 | 第30页 |
(二) 明确危险驾驶罪的定罪标准 | 第30-33页 |
1. 调整"醉酒驾驶"的判定标准 | 第30-31页 |
2. 扩大驾驶空间范围 | 第31-32页 |
3. 明确"追逐竞驶"的情节标准 | 第32页 |
4. 应区分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 | 第32页 |
5. 扩大交通工具的范围 | 第32-33页 |
(三) 加大危险驾驶罪的处罚力度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