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REV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病原学 | 第10-11页 |
1.1.2 REV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动物的临诊主要症状 | 第11-12页 |
1.1.3 REV的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1.4 REV的危害 | 第13页 |
1.1.5 REV的防治 | 第13页 |
1.2 REV的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1.2.1 REV的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1.2.2 REV的PCR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2.1.1 病毒 | 第15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1.3 主要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 | 第15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5-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1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16页 |
2.2.2 被检材料的采取 | 第16页 |
2.2.3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6-17页 |
2.2.4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第17页 |
2.2.5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17-18页 |
2.2.6 PCR体系最佳反应条件优化 | 第18页 |
2.2.7 PCR方法的敏感性检验 | 第18页 |
2.2.8 PCR方法的特异性检验 | 第18页 |
2.2.9 PCR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检验 | 第18-19页 |
2.3 所建立的RT-PCR方法的实际应用检验 | 第19-21页 |
2.3.1 对感染雏鸡主要组织器官中REV的检测 | 第19页 |
2.3.2 对现地临诊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19-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3.1 PCR扩增结果 | 第21页 |
3.2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1-23页 |
3.2.1 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21页 |
3.2.2 最佳引物浓度的选择 | 第21-22页 |
3.2.3 最佳镁离子浓度的优化 | 第22-23页 |
3.3 PCR方法的敏感性试验 | 第23页 |
3.4 PCR方法特异性检测 | 第23-24页 |
3.5 PCR方法重复性试验 | 第24-25页 |
3.6 应用 | 第25-27页 |
3.6.1 RT-PCR检测方法对感染雏鸡主要器官的REV检测 | 第25页 |
3.6.2 RT-PCR方法对现地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25-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4.1 R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条件优化 | 第27-28页 |
4.2 RT-PCR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 第28-29页 |
4.2.1 所建RT-PCR方法对感染雏鸡主要器官的REV检测 | 第28页 |
4.2.2 所建RT-PCR方法对临诊样品的检测及其分析 | 第28-29页 |
5 结论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