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杜301块杜家台组储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9-12页 |
1.1 区域位置 | 第9页 |
1.2 勘探开发简况 | 第9-10页 |
1.2.1 勘探历程 | 第9-10页 |
1.2.2 开发现状 | 第10页 |
1.3 使用资料情况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储层沉积特征 | 第12-16页 |
2.1 沉积背景 | 第12页 |
2.2 沉积相研究 | 第12-14页 |
2.2.1 岩石相特征 | 第12-13页 |
2.2.2 杜家台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 第13-14页 |
2.3 杜家台301块地层划分 | 第14-16页 |
2.3.1 地层层序 | 第14页 |
2.3.2 地层分布特征 | 第14-15页 |
2.3.3 地层对比原则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储层特征 | 第16-35页 |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6-19页 |
3.1.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16-17页 |
3.1.2 储层岩石成分特征 | 第17-19页 |
3.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9-22页 |
3.2.1 岩心分析储层物性变化特点 | 第19-21页 |
3.2.2 二次解释储层物性特征 | 第21页 |
3.2.3 储层物性评价 | 第21-22页 |
3.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2-25页 |
3.3.1 孔隙类型 | 第22页 |
3.3.2 孔隙喉道分布 | 第22-24页 |
3.3.3 储层填隙物特征 | 第24-25页 |
3.4 储层非均质 | 第25-30页 |
3.4.1 应用参数与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3.4.2 平面非均质 | 第26页 |
3.4.3 层内非均质 | 第26-27页 |
3.4.4 层间非均质 | 第27-30页 |
3.5 影响储层性质因素研究 | 第30-32页 |
3.5.1 沉积作用 | 第30页 |
3.5.2 成岩作用 | 第30-31页 |
3.5.3 埋藏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 储层敏感性 | 第32页 |
3.6.1 储层水敏性 | 第32页 |
3.6.2 储层酸敏性 | 第32页 |
3.6.3 储层盐敏性 | 第32页 |
3.6.4 速敏性 | 第32页 |
3.7 隔夹层发育程度与特征 | 第32-35页 |
3.7.1 隔层特征 | 第32-33页 |
3.7.2 夹层发育特征 | 第33-34页 |
3.7.3 储层连通性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油层特征及油藏类型 | 第35-45页 |
4.1 油层分布特征 | 第35-42页 |
4.1.1 纵向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4.1.2 平面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4.1.3 油层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1.4 油藏类型分析 | 第41页 |
4.1.5 油藏综合评价 | 第41-42页 |
4.2 流体性质 | 第42-44页 |
4.2.1 原油性质 | 第42-43页 |
4.2.2 地层水性质 | 第43页 |
4.2.3 流体高压物性 | 第43-44页 |
4.3 温度压力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储量估算及预测 | 第45-47页 |
5.1 油气富集规律 | 第45-46页 |
5.2 有利区块预测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