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7-46页 |
1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1 绿藻多糖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 绿藻多糖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2.1 抗凝血活性 | 第21-22页 |
1.2.2 抗病毒活性 | 第22-23页 |
1.2.3 抗肿瘤活性 | 第23页 |
1.2.4 免疫调节活性 | 第23-24页 |
1.2.5 抗氧化活性 | 第24-25页 |
1.2.6 降血脂活性 | 第25页 |
1.2.7 其他活性 | 第25-26页 |
2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 第26-33页 |
2.1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26-29页 |
2.1.1 水提取法 | 第26页 |
2.1.2 酸、碱提取法 | 第26-27页 |
2.1.3 酶解提取法 | 第27页 |
2.1.4 超声提取法 | 第27-28页 |
2.1.5 微波提取法 | 第28页 |
2.1.6 超临界流体C02提取法 | 第28-29页 |
2.2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9-32页 |
2.2.1 多糖脱色方法 | 第29页 |
2.2.2 多糖脱蛋白方法 | 第29-30页 |
2.2.3 多糖的纯化方法 | 第30-32页 |
2.3 多糖的纯度分析及分子量测定 | 第32-33页 |
3 多糖结构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3.1 多糖一级结构研究 | 第33-39页 |
3.1.1 单糖组成分析 | 第33-35页 |
3.1.2 单糖绝对构型(D/L)的测定 | 第35页 |
3.1.3 高碘酸氧化 | 第35页 |
3.1.4 Smith降解 | 第35-36页 |
3.1.5 甲基化反应及GC-MS | 第36页 |
3.1.6 红外光谱 | 第36-37页 |
3.1.7 核磁共振分析(NMR) | 第37-38页 |
3.1.8 生物学方法 | 第38-39页 |
3.2 多糖高级结构研究 | 第39-40页 |
3.2.1 X射线衍射法 | 第39页 |
3.2.2 原子力显微镜法 | 第39-40页 |
3.2.3 圆二色谱法 | 第40页 |
4 寡糖的研究 | 第40-45页 |
4.1 寡糖的制备方法 | 第40-42页 |
4.1.1 化学降解法 | 第40-41页 |
4.1.2 物理降解法 | 第41页 |
4.1.3 酶降解法 | 第41-42页 |
4.2 寡糖的分离纯化 | 第42页 |
4.3 寡糖的结构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4.3.1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 | 第43页 |
4.3.2 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 | 第43-44页 |
4.3.3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MALDI-MS) | 第44页 |
4.3.4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44页 |
4.4 寡糖的生物活性 | 第44-45页 |
5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45-46页 |
第一章 叉枝松藻多糖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研究 | 第46-6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1.1 实验原料 | 第46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2.1 乙醇脱脂 | 第47页 |
2.2 叉枝松藻多糖的提取 | 第47-48页 |
2.3 叉枝松藻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8-50页 |
2.3.1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2.3.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9页 |
2.3.3 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2.3.4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2.4 单糖组成分析 | 第50-51页 |
2.4.1 薄层色谱法 | 第50-51页 |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51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1 乙醇脱脂 | 第51页 |
3.2 叉枝松藻多糖的提取 | 第51-52页 |
3.3 理化性质测定 | 第52-56页 |
3.3.1 总糖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3.3.2 蛋白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3.3.3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54页 |
3.3.4 糖醛酸含量测 | 第54-56页 |
3.4 单糖组成测定 | 第56-59页 |
3.4.1 薄层色谱分析 | 第56页 |
3.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56-59页 |
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二章 叉枝松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 第60-11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0-61页 |
1.1 实验原料 | 第60页 |
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60-61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1-66页 |
2.1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61页 |
2.1.1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 | 第61页 |
2.1.2 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 | 第61页 |
2.2 理化性质分析 | 第61-62页 |
2.2.1 丙酮酸含量测定 | 第62页 |
2.3 分子量测定及纯度分析 | 第62页 |
2.4 单糖组成分析 | 第62-63页 |
2.5 单糖绝对构型(D/L)的测定 | 第63页 |
2.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页 |
2.7 脱硫酸基反应 | 第63页 |
2.8 甲基化反应及气质分析 | 第63-65页 |
2.8.1 试剂处理 | 第64页 |
2.8.2 甲基化反应 | 第64页 |
2.8.3 气质色谱分析 | 第64-65页 |
2.9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65页 |
2.10 抗凝血活性分析 | 第65-66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116页 |
3.1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66-68页 |
3.1.1 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 | 第66-67页 |
3.1.2 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 | 第67-68页 |
3.2 理化性质分析 | 第68-70页 |
3.3 分子量测定 | 第70-73页 |
3.4 单糖组成分析 | 第73-74页 |
3.5 单糖绝对构型(D/L)的测定 | 第74-77页 |
3.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3.7 甲基化及GC-MS分析 | 第78-94页 |
3.7.1 甲基化反应 | 第79-80页 |
3.7.2 GC-MS分析 | 第80-94页 |
3.8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94-113页 |
3.8.1 脱硫多糖dsCP2-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94-99页 |
3.8.2 多糖CP2-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99-103页 |
3.8.3 脱硫多糖dsCP1-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03-108页 |
3.8.4 多糖CP1-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08-110页 |
3.8.5 多糖dsHP1-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10-113页 |
3.9 抗凝血活性分析 | 第113-11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三章 叉枝松藻低分子量多糖的制备、结构和抗凝血活性研究 | 第118-141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18页 |
1.1 实验原料 | 第118页 |
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18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8-120页 |
2.1 多糖CP1酸降解条件的优化 | 第119页 |
2.1.1 多糖降解 | 第119页 |
2.1.2 薄层色谱法 | 第119页 |
2.1.3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 第119页 |
2.2 低分子量多糖的制备 | 第119页 |
2.3 化学组成分析 | 第119-120页 |
2.3.1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119-120页 |
2.3.2 单糖组成分析 | 第120页 |
2.4 脱硫酸基反应 | 第120页 |
2.5 甲基化反应及气质分析 | 第120页 |
2.6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20页 |
2.7 抗凝血活性分析 | 第120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0-140页 |
3.1 多糖CP1酸降解条件的优化 | 第120-124页 |
3.1.1 薄层色谱分析 | 第120-122页 |
3.1.2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第122-124页 |
3.2 低分子量多糖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3.3 化学组成分析 | 第125-128页 |
3.3.1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125-126页 |
3.3.2 分子量测定 | 第126-127页 |
3.3.3 单糖组成分析 | 第127-128页 |
3.4 甲基化反应及GC-MS分析 | 第128-134页 |
3.5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34-139页 |
3.6 抗凝血活性分析 | 第139-1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四章 寡糖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 第141-173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41-142页 |
1.1 实验原料 | 第141页 |
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41-142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2-143页 |
2.1 寡糖降解条件摸索 | 第142页 |
2.2 寡糖制备及分离纯化 | 第142页 |
2.3 寡糖纯度分析 | 第142-143页 |
2.4 质谱分析 | 第143页 |
2.5 单糖组成分析 | 第143页 |
2.6 甲基化反应及GC-MS分析 | 第143页 |
2.7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43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3-172页 |
3.1 寡糖制备及分离纯化 | 第143-147页 |
3.2 寡糖纯度分析 | 第147-148页 |
3.3 一级质谱分析 | 第148-154页 |
3.4 单糖组成 | 第154-155页 |
3.5 甲基化反应及气质分析 | 第155-156页 |
3.6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56-163页 |
3.6.1 寡糖F3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156-161页 |
3.6.2 寡糖F2及F4-F7的~1H NMR分析 | 第161-163页 |
3.7 级质谱分析 | 第163-17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7页 |
结语 | 第187-190页 |
创新点 | 第190-191页 |
研究成果 | 第191-193页 |
致谢 | 第193-194页 |
个人简介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