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 第11-12页 |
·教育哲学中的有关理论 | 第12页 |
·想政治教育学中主体间性的教育理论 | 第12-13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的人才观点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理工科大学生 | 第13-14页 |
·有利于理工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 第14页 |
·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人文环境的建设 | 第14页 |
·有利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工科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 第16-27页 |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 | 第16-18页 |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现状 | 第18-27页 |
·调查内容 | 第18-19页 |
·调查结果 | 第19-25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动因分析 | 第27-33页 |
·历史因素 | 第27-28页 |
·现实因素 | 第28-33页 |
·宏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28-30页 |
·微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30-33页 |
第4章 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33-43页 |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 第33-34页 |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 第34-36页 |
·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 第34页 |
·加强“生命化教育” | 第34页 |
·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服人 | 第34-35页 |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 | 第35页 |
·改革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 第35-36页 |
·充实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完善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 | 第36-38页 |
·倡导儒道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第36-37页 |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优良传统美德 | 第37页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健康人格形成 | 第37-38页 |
·拓宽人文学科范围,完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8页 |
·教师—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38-41页 |
·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 第39页 |
·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 第39-40页 |
·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 | 第40页 |
·较强的实践能力 | 第40页 |
·较广博的知识面 | 第40-41页 |
·较好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 第41页 |
·学校—--教师素质水平提高的加速器 | 第41-43页 |
·鼓励教师创新 | 第41页 |
·充分体谅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困难,给其更多的人文关怀 | 第41-42页 |
·通过足够的资金保证,建立多渠道的培训和再教育机制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1 | 第46-49页 |
附录B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2 | 第49-5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