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基于SWAT模拟的辽东湾新区鸭舌岛片区水土共轭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第12-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2 研究的创新第15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2.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1.3.1 水文条件第18-19页
        1.3.2 土地资源第19-20页
        1.3.3 共轭概念的生成第20页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20-27页
        1.4.1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第21-24页
        1.4.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研究进展第24-27页
        1.4.3 研究的不足第27页
    1.5 研究框架以及主要工作第27-29页
        1.5.1 研究框架第27-29页
        1.5.2 主要工作的分类第29页
    1.6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水文模拟方法及特征第30-44页
    2.1 水文模拟的主要方法第30-32页
        2.1.1 分布式水文模型第30-31页
        2.1.2 GIS流域水文模型第31页
        2.1.3 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第31-32页
        2.1.4 VOLTERRA神经网络水文模型第32页
    2.2 SWAT模型模拟第32-38页
        2.2.1 SWAT模型概述第32-33页
        2.2.2 SWAT模型构建条件第33-35页
        2.2.3 SWAT模型主要影响因子第35-37页
        2.2.4 小结第37-38页
    2.3 SWAT模型模拟实例第38-41页
        2.3.1 黄河流域研究概述第38-40页
        2.3.2 长江流域研究概述第40-41页
    2.4 模拟适用范围第41-43页
        2.4.1 用地适宜性评价第41-42页
        2.4.2 洪灾监控与评估第42页
        2.4.3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第42-43页
    2.5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鸭舌岛片区水文数据库的构建第44-62页
    3.1 数据建立的方法及数据库构成第44-51页
        3.1.1 数据库格式与坐标系统第45-46页
        3.1.2 数据库构建过程第46-51页
    3.2 鸭舌岛片区SWAT模型的建立第51-56页
        3.2.1 大辽河流域概况与数据处理第51-54页
        3.2.2 模型空间离散化与模拟方法第54页
        3.2.3 模型率定与验证第54-56页
    3.3 降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第56-58页
        3.3.1 不同降水输入情景第56页
        3.3.2 不同降水输入对流域降水量的影响第56-58页
    3.4 SWAT模型在大辽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适用性第58-61页
        3.4.1 流域离散化与模拟方法选择第58页
        3.4.2 基于SWAT模型的大辽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第58-61页
    3.5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水土共轭模式分类构建第62-82页
    4.1 共轭模式的分类原则第62-67页
        4.1.1 按开发强度划分原则第64-65页
        4.1.2 按自然地理划分原则第65-66页
        4.1.3 按自然分水线划分原则第66-67页
    4.2 水土共轭模式的生成第67-76页
        4.2.1 四级高强度开发型共轭第68-70页
        4.2.2 三级开发主导型共轭模式第70-72页
        4.2.3 二级保护主导型共轭模式第72-74页
        4.2.4 一级纯自然型共轭模式第74-76页
    4.3 共轭模式的技术支撑第76-81页
        4.3.1 径流历时曲线第77-79页
        4.3.2 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第79-80页
        4.3.3 径流系数第80-81页
        4.3.4 积累雨水量曲线第81页
    4.4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共轭模式的特征与模拟第82-96页
    5.1 自然共轭模式下景观要素分析第82-86页
        5.1.1 景观类型提取第82页
        5.1.2 计算结果评价第82-86页
    5.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过程第86-89页
        5.2.1 共轭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构建第86-87页
        5.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分析第87-89页
    5.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峰和枯水流量频率的影响第89-91页
        5.3.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洪峰的影响第89-90页
        5.3.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枯水流量频率的影响第90-91页
    5.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地表径流响应第91-92页
        5.4.1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年平均地表径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第91页
        5.4.2 地表径流变化对于景观类型构成的响应第91-92页
    5.5 鸭舌岛片区土地利用方式优化第92-94页
    5.6 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边坡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
下一篇:大尺度功能脑网络连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