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
论文创新点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可信计算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1.2.1 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 | 第15-17页 |
1.2.2 可信计算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1.3 可信软件测试 | 第19-23页 |
1.3.1 背景 | 第19-20页 |
1.3.2 软件测试 | 第20-22页 |
1.3.3 应用场景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可信软件分析 | 第26-54页 |
2.1 软件分析 | 第26-28页 |
2.2 静态分析 | 第28-33页 |
2.3 动态分析 | 第33-36页 |
2.4 改进的指针指向分析 | 第36-43页 |
2.5 基于约束的程序路径选择 | 第43-49页 |
2.6 路径敏感的死循环检测 | 第49-5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可信软件测试用例约简生成 | 第54-74页 |
3.1 可信软件的状态约简 | 第54-63页 |
3.1.1 基于谓词抽象的状态约简 | 第54-61页 |
3.1.2 关于方案实现的讨论 | 第61-63页 |
3.2 测试用例约简生成方法 | 第63-68页 |
3.3 测试用例执行优化问题 | 第68-70页 |
3.4 测试用例约简生成的仿真实验 | 第70-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可信软件的非功能属性分析和检验 | 第74-94页 |
4.1 非功能属性研究的意义 | 第74-75页 |
4.2 非功能属性的研究现状 | 第75-81页 |
4.3 软件的非功能属性与可测性的关系 | 第81-93页 |
4.3.1 软件可测性的定义 | 第82-83页 |
4.3.2 现有的可靠性评估技术 | 第83-85页 |
4.3.3 可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 第85-88页 |
4.3.4 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88-92页 |
4.3.5 实验验证 | 第92-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94-96页 |
5.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94-95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