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关于纪录片导演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关于纪录片叙事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周浩及其作品 | 第19-21页 |
第2章 从“无我之境”到“隐匿在场”的叙述主体 | 第21-31页 |
2.1 早期作品中主体性的消隐——壁上观世相 | 第21-25页 |
2.1.1 沉默的主体 | 第22-23页 |
2.1.2 纯粹的纪录 | 第23-25页 |
2.2 后期作品中主体性的凸现——隐匿的在场 | 第25-31页 |
2.2.1 主观音乐介入 | 第25-28页 |
2.2.2 主体身份入场 | 第28-31页 |
第3章 板块式的叙事结构 | 第31-44页 |
3.1 板块式叙事结构的涵义与特征 | 第31-35页 |
3.2 板块式叙事结构在周浩纪录片中的具体运用 | 第35-40页 |
3.2.1 交叉式板块结构完成不同故事的无缝衔接 | 第35-37页 |
3.2.2 递进式板块结构呈现同一事件的动态变化 | 第37-39页 |
3.2.3 中心散射式板块结构实现同一主题的多视角呈现 | 第39-40页 |
3.3 周浩纪录片板块式叙事结构选择的动因及其价值 | 第40-44页 |
3.3.1 板块式结构实现创作者客观中立的叙事表达 | 第41-42页 |
3.3.2 板块式结构赋予创作者更多的叙事主动权 | 第42-44页 |
第4章 封闭性的叙事空间 | 第44-57页 |
4.1 封闭性叙事空间的界定与特征 | 第45-47页 |
4.2 周浩纪录片叙事中封闭空间的视觉呈现 | 第47-54页 |
4.2.1 以《差馆》为代表的密室型空间 | 第48-50页 |
4.2.2 以《高三》为代表的孤岛型空间 | 第50-52页 |
4.2.3 以《急诊室》为代表的驿车型空间 | 第52-54页 |
4.3 封闭性空间在周浩纪录片中的叙事功能 | 第54-57页 |
4.3.1 封闭空间作为串联故事的纽带 | 第54-55页 |
4.3.2 封闭空间作为情节展开的动因 | 第55页 |
4.3.3 封闭空间作为传情表意的载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录B 周浩纪录片基本信息 | 第64-65页 |
附录C 周浩纪录片相关获奖信息 | 第65-66页 |
附录D 周浩作品中相关声音数据统计 | 第66-68页 |
附录E 对周浩导演的访谈实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