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风险度量的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 股指期货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二) 股指期货监管对比分析研究 | 第15-16页 |
(三) 股指期货风险度量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 研究创新 | 第18页 |
(三) 研究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股指期货与发达国家监管对比分析 | 第20-26页 |
一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二 股指期货传统监管体系的国内外对比 | 第20-22页 |
(一) 美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监管体系 | 第21页 |
(二) 英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监管体系 | 第21-22页 |
三 我国股指期货的监管体系及不足 | 第22-26页 |
(一) 我国股指期货的监管体系 | 第22-23页 |
(二) 国内外股指期货的风险监管体系对比 | 第23页 |
(三) 我国股指期货的监管不足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与监管的实践 | 第26-32页 |
一 我国股指期货的市场风险来源 | 第26-28页 |
(一) 股指期货市场的一般性风险 | 第26-27页 |
(二) 股指期货市场的特殊性风险 | 第27-28页 |
一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一) 宏观层面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二) 微观层面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9页 |
三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度量 | 第29-32页 |
(一) VAR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二) GARCH模型的表达式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 第32-40页 |
一 数据处理与建模 | 第32-36页 |
(一)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第32-33页 |
(二) 对数收益率正态性检验 | 第33-34页 |
(三) 对数收益率的平稳性检验 | 第34页 |
(四) 对数收益率的异方差效应检验 | 第34-35页 |
(五) GARCH-VAR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二 VAR的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36-38页 |
(一) VAR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二) GARCH-VAR模型的结论 | 第38页 |
三 VAR方法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的运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典型案例分析 | 第40-48页 |
一 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巨亏事件 | 第40-43页 |
(一) 法国兴业银行的历史背景 | 第40-41页 |
(二) 法兴银行事件的经过 | 第41-42页 |
(三) 法兴银行事件后果及反思 | 第42-43页 |
二 2015年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事件 | 第43-46页 |
(一) 股指期货市场波动过程描述 | 第43-44页 |
(二) 市场动荡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三 股指期货典型案例风险总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议 | 第48-54页 |
一 制定股指期货相关立法,利用VAR进行风险监管 | 第48-50页 |
(一) 完善股指期货配套法规,补足《期货法》 | 第48-49页 |
(二) 依靠法律监管,发挥政府一级监管机制 | 第49-50页 |
(三) 利用VAR方法进行政策制定和风险监管 | 第50页 |
二 合理配置各级监管机构权限 | 第50-51页 |
(一) 协调交易所和期货业协会的监管地位 | 第50-51页 |
(二) 期货业协会严格规定投资者准入制度 | 第51页 |
三 建立合理的实时风险预警系统 | 第51-54页 |
(一) 科学的识别并评估风险 | 第51-52页 |
(二) 利用VAR方法制定正确的保证金水平 | 第52页 |
(三)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实时风险预警系统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