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猴头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猴头菌简介 | 第12页 |
1.1.2 猴头菌子实体发育 | 第12-13页 |
1.1.3 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猴头菌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1.2.1 猴头菌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4页 |
1.2.2 猴头菌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1.3 猴头菌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 | 第15-18页 |
1.4 猴头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1.4.1 猴头菌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 第18-19页 |
1.4.2 猴头菌多糖对消化系统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1.4.3 其它作用 | 第19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5.2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胞内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 第21-4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2 细胞 | 第22页 |
2.2.3 试剂 | 第22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猴头菌菌株子实体的栽培及不同生长阶段子实体的收集 | 第23-24页 |
2.3.2 醇沉前多糖提取液浓度确定 | 第24页 |
2.3.3 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胞内多糖的制备 | 第24页 |
2.3.4 多糖含量和得率测定 | 第24-25页 |
2.3.5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3.6 HPSEC-MALLS-RI联用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 | 第25页 |
2.3.7 单糖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2.3.8 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试验 | 第26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6-38页 |
2.4.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猴头菌子实体的采集 | 第26-27页 |
2.4.2 醇沉前多糖提取液浓度确定 | 第27-32页 |
2.4.3 不同发育阶段猴头菌胞内多糖的研究 | 第32-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多糖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 第40-55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细胞 | 第40页 |
3.2.3 试剂 | 第40-41页 |
3.2.4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3.1 猴头菌细胞壁多糖提取方式的确定 | 第41-42页 |
3.3.2 不同发育阶段猴头菌细胞壁多糖的制备 | 第42页 |
3.3.3 细胞壁多糖的得率和多糖含量测定 | 第42页 |
3.3.4 HPSEC-MALLS-RI联用分析细胞壁多糖分子量分布 | 第42页 |
3.3.5 细胞壁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42页 |
3.3.6 细胞壁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 | 第4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2-53页 |
3.4.1 粉碎时间对水提的猴头菌细胞壁多糖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2 Na OH浓度对碱提的细胞壁多糖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水溶性细胞壁多糖与碱溶性细胞壁多糖结构特征比较 | 第46-48页 |
3.4.4 不同发育阶段猴头菌细胞壁多糖的研究 | 第48-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猴头菌大分子多糖H6PC20的结构特征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第55-66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55-56页 |
4.2.2 细胞 | 第56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4.2.4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4.3.1 猴头菌大分子均一多糖H6PC20的提取和纯化 | 第56-57页 |
4.3.2 H6PC20的理化特性 | 第57页 |
4.3.3 H6PC20的结构特征 | 第57-58页 |
4.3.4 H6PC20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 | 第58页 |
4.3.5 H6PC20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9-65页 |
4.4.1 H6PC20的理化性质 | 第59页 |
4.4.2 H6PC20的结构特征 | 第59-63页 |
4.4.3 H6PC20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 | 第63页 |
4.4.4 H6PC20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作用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5 H6PC20和丝裂原共同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6-68页 |
本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