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16-24页 |
2.1 我国电子商务的类型和特征 | 第16-19页 |
2.1.1 我国电子商务的类型 | 第16-17页 |
2.1.2 我国电子商务的特征 | 第17-19页 |
2.2 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要素 | 第19-20页 |
2.2.1 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的主体 | 第19-20页 |
2.2.2 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的客体 | 第20页 |
2.3 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的特征 | 第20-22页 |
2.3.1 双向性 | 第20-21页 |
2.3.2 即时性 | 第21页 |
2.3.3 便捷性 | 第21-22页 |
2.4 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4.1 消费者知情权应受保护 | 第22页 |
2.4.2 促进正当竞争 | 第22页 |
2.4.3 信任是公平交易的基础 | 第22-24页 |
3 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现状及制度缺陷 | 第24-31页 |
3.1 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现状 | 第24-27页 |
3.1.1 格式条款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24-25页 |
3.1.2 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 第25-26页 |
3.1.3 经营者身份认证信息披露存在瑕疵 | 第26-27页 |
3.1.4 经营者信用认证信息虚假披露 | 第27页 |
3.2 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存在的制度问题 | 第27-31页 |
3.2.1 信息披露义务分配不明确 | 第27-28页 |
3.2.2 信息变更保留制度缺失 | 第28-29页 |
3.2.3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 第29页 |
3.2.4 惩罚机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4 国外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之考察 | 第31-38页 |
4.1 代表性国家及国际组织信息披露制度 | 第31-35页 |
4.1.1 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的相关规定 | 第31-33页 |
4.1.2 韩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第33-34页 |
4.1.3 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的相关规定 | 第34-35页 |
4.2 国外立法对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立法的启示 | 第35-38页 |
4.2.1 信息披露方式的多样化 | 第35-36页 |
4.2.2 信息披露内容的具体化 | 第36-38页 |
5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 第38-44页 |
5.1 明确立法原则 | 第38-40页 |
5.1.1 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原则 | 第38页 |
5.1.2 义务分配合理化原则 | 第38-39页 |
5.1.3 信息披露适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5.2 我国《电子商务法(草案)》相关规定的完善 | 第40-42页 |
5.2.1 明确义务分配 | 第40页 |
5.2.2 完善信息披露方式 | 第40-41页 |
5.2.3 健全监管制度 | 第41-42页 |
5.3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第42-44页 |
5.3.1 细化经营者信息披露内容 | 第42页 |
5.3.2 完善处罚制度 | 第42-43页 |
5.3.3 建立以政府主导的消费者权益网络救济平台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