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空间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空间数据挖掘概述第10-11页
        1.1.1 空间数据的定义第10页
        1.1.2 空间数据挖掘的定义第10-11页
        1.1.3 空间数据挖掘的意义第11页
    1.2 空间数据挖掘聚类的研究及意义第11-13页
        1.2.1 空间聚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空间聚类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页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16页
2 聚类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6-22页
    2.1 聚类分析概述第16页
    2.2 聚类分析中常见的数据结构第16-18页
    2.3 聚类分析中的距离和相似系数第18-20页
    2.4 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第20页
    2.5 聚类分析中的主要步骤第20-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空间聚类分析第22-28页
    3.1 传统的空间聚类分析算法第22-24页
        3.1.1 基于层次的聚类第22页
        3.1.2 基于密度的聚类第22-23页
        3.1.3 基于划分的聚类第23页
        3.1.4 基于图的聚类第23-24页
        3.1.5 基于模型的聚类第24页
    3.2 新发展的聚类分析算法第24-26页
        3.2.1 量子聚类第24-25页
        3.2.2 核聚类第25页
        3.2.3 谱聚类第25-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4 基于动态队列智能算法的聚类分析第28-40页
    4.1 引言第28-29页
    4.2 层次聚类第29-30页
    4.3 队列智能算法第30-31页
    4.4 动态队列智能聚类算法第31-37页
        4.4.1 初始种群的组成第32页
        4.4.2 层次聚类对种群聚类第32-33页
        4.4.3 组成新种群第33页
        4.4.4 适应度计算第33-34页
        4.4.5 个体选择第34-35页
        4.4.6 收缩采样空间,采样和贪婪选择第35页
        4.4.7 算法流程图伪代码第35-36页
        4.4.8 算例分析第36-37页
    4.5 模拟仿真测试第37-39页
    4.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基于距离和密度双度量的K-modes算法第40-56页
    5.1 引言第40页
    5.2 模糊聚类第40-44页
        5.2.1 糊糊集合第41页
        5.2.2 糊糊矩阵第41-42页
        5.2.3 模糊聚类分析第42-44页
    5.3 k-modes算法第44-45页
        5.3.1 相异性度量第44-45页
        5.3.2 k-modes算法第45页
    5.4 模糊k-modes聚类算法第45-46页
    5.5 基于距离和密度双度量的模糊k-modes算法第46-49页
    5.6 模拟实验与分析第49-51页
    5.7 改进算法在空间数据中的实验与分析第51-54页
    5.8 本章小结第54-56页
6 空间数据聚类应用第56-68页
    6.1 移动电话空间数据的聚类分析第56-60页
        6.1.1 原始数据介绍第56页
        6.1.2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第56-60页
    6.2 的士与公交车空间数据的聚类分析第60-64页
        6.2.1 原始数据介绍第60页
        6.2.2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第60-64页
    6.3 主要程序代码第64-66页
    6.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第68页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第76-78页
附录A第78-86页
附录B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活动轮廓的图像分割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Web的管道SCADA维护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