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概述 | 第11页 |
1.2 溶剂萃取技术的应用 | 第11-14页 |
1.2.1 在能源与石油化工的应用 | 第12页 |
1.2.2 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3 在医药和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13页 |
1.2.4 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5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1.3 溶剂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 第14-17页 |
1.3.1 萃取介质进展 | 第15-16页 |
1.3.2 接触方式进展 | 第16-17页 |
1.3.3 过程强化进展 | 第17页 |
1.4 萃取剂的开发 | 第17-19页 |
1.5 亚砜萃取剂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1.6 研究背景 | 第21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23-28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28页 |
2.2.1 薄层色谱法(TLC) | 第24页 |
2.2.2 核磁共振氢谱法 | 第24页 |
2.2.3 气质联用 | 第24页 |
2.2.4 红外光谱法 | 第24-25页 |
2.2.5 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第25页 |
2.2.6 EDTA滴定法测定单一稀土离子浓度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含亚砜基金属萃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6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亚砜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45页 |
3.2.1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乙酸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1页 |
3.2.2 3-(十二烷基亚硫酰基)丙酸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3页 |
3.2.3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琥珀酸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5页 |
3.2.4 1-(十二烷基亚磺酰基)丙2醇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6页 |
3.2.5 3-(十二烷基亚硫酰基)丙烷-1,2 -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38页 |
3.2.6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乙酸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8-40页 |
3.2.7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乙基)膦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1页 |
3.2.8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乙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43页 |
3.2.9 2-((十二烷基亚磺酰基)甲基)-1H-苯并[d]咪唑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金属萃取剂萃取分离铥镱镥的性能测试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离子溶液的配制 | 第46-47页 |
4.3 铥的萃取实验 | 第47-52页 |
4.3.1 不同官能团萃取剂萃取稀土金属铥的性能 | 第47-48页 |
4.3.2 溶液pH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稀释剂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震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0页 |
4.3.5 碳链长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6 萃取剂L8对铥的饱和萃取容量 | 第51-52页 |
4.4 镱和镥的萃取实验 | 第52-56页 |
4.4.1 不同官能团萃取剂萃取稀土金属镱和镥的性能 | 第52-54页 |
4.4.2 溶液pH对镱和镥萃取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 稀释剂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4 震荡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6页 |
4.5 钯的萃取实验 | 第56-57页 |
4.6 铥镱镥的萃取分离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